搜索
城角秋笳起暮愁,一天凉月照南楼。西风雁影人千里,黄菊清尊又晚秋。
猜你喜欢
落落商歌日几回,世情聊把菊花杯。斜阳又下岭西去,候雁还从天北来。
宋玉此怀谁与会,虞卿异代自同哀。长安有客深知己,潦倒渐非献赋才。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shēng)萧在半空。
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bèi)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hē)池上月方中。
西楼上前人的遗迹依然是那样地豪雄,锦锈般华美的笙箫声声缭绕在空中。
当时远行万里并未认真考虑,谁知竟成了久客;一年年飘忽而去,如今楼头又刮起了秋风。
烛光低照着珍珠帘幕,显得特别华美;酒后慢慢泛出醉晕,舞女的双颊更加润红。
迎着秋风转回驿舍,归路越发地可爱;隋将军的摩诃池上,明月正挂在高空。
参考资料:
1、刘扬忠.陆游诗词选评:三秦出版社,2008:53-54
西楼:指宋代成都转运司园的西楼。西楼遗迹:西楼为五代时蜀国权臣的故宅。尚豪雄:依然很有气派。锦绣笙箫:指席间有歌妓助兴,有乐器伴唱。锦绣,代指美人。笙箫,指乐器。在半空:夸张地形容歌舞乐曲声传得很远。
因循:轻率,随便。容易,轻易,草草,不注意。
珠鞴:饰有珍珠的衣衫。鞴,单衣。
归路:指宴罢而归。摩诃池:池名,故址在今成都市旧县城东南。为隋代萧摩诃所置,故名。一说为隋代蜀王杨秀所筑,其名为胡僧所取。月方中:月亮已升至天空的正中。
前四句通过描写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回忆自己从军南郑的光荣历史。对仗俱极工稳,描绘有声有色,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后四句表达自己不甘老死乡里的悲愤心情。写得十分凄壮感人。尤其是颈联,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失落感表现得很充分。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萧在半空”。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着笔。首句先以“豪雄”二字虚点一笔,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锦绣笙箫。”描绘其豪华壮美、歌管竞逐,暗藏题内“宴”字;句末缀以“在半空”三字,则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宛然在目。
“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颔联从宴饮现境触发诗人久客无成的感慨。因循,这里有时日蹉跎,一事无成的意思。万里作客,光阴虚度,忽然又到了秋风萧飒的季节。陆游从1170年(乾道六年)入川,到写这首诗时,首尾已达五年,已是“万里”、“久客”了。这一联从表面看,只是抒写留滞异乡的客愁和时序更迭的悲叹,实际上所包蕴的内容要深广得多。陆游怀着报国的雄心壮志,到了南郑前线,但未到一年,就因王炎去职而离幕入川。此后几年,一直无所作为。蹉跎岁月,壮志销磨,这对于像他这样的爱国志士,精神上是最大的折磨。“因循”“容易”“成”“又”,感叹成分很浓。
“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颈联折归现境,续写西楼宴饮:烛光低低地映照着穿着盛装的女子,衬托得她们更加俏丽;酒晕渐渐扩散加深,使得她们的玉颊更加红艳。两句意境温馨旖旎。由于有颔联饱含悲慨的抒情在前,这一联所透露的便不是单纯的沉醉享乐,而是透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凉颓放情绪。诗人醉宴西楼,置身衣香鬓影之中,只不过是为了缓和精神的苦闷而已。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宴罢归途,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宴饮笙歌,驱散了心头的愁云惨雾,对此佳景,更生赏爱之情。至此,诗情振起,以写景作结。
朱游不肯留东阁,子政犹须校秘书。
自有大名喧宇宙,岂劳当路借吹嘘。
舟中加意护寝饭,日下即当来诏除。
大厦如山要梁栋,不应空赋爱吾庐。
昭陵一入见无从,镌石犹将赝本供。
八法典刑今在此,华在天外立三峰。
荒凉满庭草,偃亚侵檐竹。府吏下厅帘,家僮开被襆.
数声城上漏,一点窗间烛。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
弱龄志问学,屏虑息众营。道远力驽下,潦倒终无成。
摛辞希往哲,谈经对诸生。谷空灵籁应,候至悲虫鸣。
感物成内省,俯仰惭愧并。故人适远至,使我怀抱倾。
薰风起脩竹,微雨洒疏棂。悠然领斯趣,新暑随时清。
步屧颓檐下,笑谈到深更。岂徒今夕乐,庶得千古情。
史事十羊九牧,古音百鸟孤凰。
前召南塘视草,后起秀岩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