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良人万里向河源,娼妇三秋思柳园。路远寄诗空织锦,宵长梦返欲惊魂。
飞蛾屡绕帷前烛,衰草还侵阶上玉。衔啼拂镜不成妆,促柱繁弦还乱曲。
时分年移竟不归,偏憎寒急夜缝衣。流萤映月明空帐,疏叶从风入断机。
自对孤鸾向影绝,终无一雁带书回。
猜你喜欢
浪迹烟霞,有酒千钟,有书五车。任从来萧散,闲心似水,何堪妩媚,笑面如花。濯发沧浪,放歌江海,肯被红尘半点遮。谁知道,抱无名钜璞,重价难赊。嘻嗟。大泽龙蛇。且蟠屈、深潜得计些。看淋漓醉墨,神情自足,摩挲雄剑,肝胆无邪。渭水烟蓑,营丘绣衮,出处何尝有异耶。今何在,但素蟾东出,红日西斜。
杨花满堤春已暮,况是都门送客时。共陪鳷鹊方自慰,远乘骢马令人思。
汀州水阔生杜若,山驿云深啼子规。东南此去须行志,斗米七千人苦饥。
水树楼台碧,朝云雨气红。燕巢香乳湿,渔网柳波风。
花落粘游屐,荷开供酒筒。断桥峰色在,先梦上高空。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cāng)流未可源,高帆(fān)去何已。
岸边的树木隐隐绰绰地飘浮,天的尽头一缕孤烟袅袅升起。
江水蓝天浑然一体上下相合,缥缈云烟朦胧远树上下相似。
江水浩浩汤汤难以穷尽其源,扬帆的小舟飘到哪里才停止?
参考资料:
1、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78页
2、颜邦逸.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年:85-87
江干:江岸。干:水边。天末:天边。
烟树:云烟笼罩的树。
沧流:青色的水流。未可源:看不到它的源头。
“江干远树浮”二句,粗笔勾画江天远望的视觉印象,顺便点题。开篇就是“远树”、“天际”,使诗人那极日远眺、思深虑远的意态跃然纸上。远处的树木随着江岸一起在水面上飘浮,这是一种艺术变形,是由舟中远望时动摇不定的视觉印象与若浮若现的身世之感交融而产生的创造性想象。远烟孤起,是一个经过强化的画面。远烟,本来并不惹人注目,诗人不仅表现了它的存在,而且强调了它那孤独的升起,显然,这是孤身羁旅之情的外射。
“江天自如合”二句,如果说前两句勾出了一幅初步的素描稿,那么这两句就是深入刻画的景象,表现着印象与感受的更深一个层次。看吧,江天一色,空明浑涵,远树如烟,虚实一体。诗人在物与己的对比关照中,强烈意识到天地的雄浑壮观和大自然的自在与和谐。
“沧流未可源”二句,是画面绘事的最后一笔。诗句主要抒写去程邈远,难以预期,宦海浮沉,吉凶莫测的忧虑。其中不乏失落感和虚无感。与此同时,诗句也赞叹了大自然的无限壮阔,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灵魂深处积极高扬成分的折光。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写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诗人强调主观印象、独特感受。按照由景入情,由实入虚的脉络展开意境,两句一转,层次井然。诗歌的笔调疏淡,语言清丽。
范云诗向有“轻便宛转,如流风回雪”(钟嵘《诗品》)之誉,此诗当之无愧。口语化的诗句,和谐的声韵,巧妙的对仗,读来有如流风回雪,轻便宛转。诗有凄婉之意,但因眼界高远,用笔遒劲,基本情调还是悲壮的。
尔既能于灵,应久存其生。尔既能于瑞,胡得迷其死。
刳肠徒自屠,曳尾复何累。可怜濮水流,一叶泛庄子。
忆昨避乱时,严冬彊就道。风尘猿鹤惊,寄庑何草草。
虽曰非家乡,安居亦大好。谁知弥月间,入山恐不早。
爨火断无温,雪冷前山皓。浮生四十年,两度干戈扰。
生恐忧患多,朱颜不自保。回首望高堂,凄然已垂老。
閒閒上高楼,山远楼与齐。绿竹罩春霭,子规啼复啼。
有时微雨过,芳草何萋萋。耕夫荷锄来,款款晴一犁。
风景岂不佳,所伤客邸栖。回首望家园,嗟哉云与泥。
翠峰窝里挂青黄,水市逡巡到野航。带雨锄耘碧萼浅,临风采摘绿枝长。
分甘送客怜秋实,辟谷仙家嗜果香。闻道龙阳千匹绢,何如山圃四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