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合鬟仍昔发,略鬓即前丝。从今一梳罢,无复更萦时。
猜你喜欢
裁缝在箧笥,薰鬓带馀香。开著不忍看,一见落千行。
收却纶(lún)竿落照红,秋风宁(nìng)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夕阳西下,渔人收起鱼竿准备回家。连秋风都是温柔的,不肯让荷花凋谢了。烟水蒙蒙,渔人悠闲自得,听短笛的旋律,被秋风吹进芦花荡的深处。
参考资料:
1、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123页2、(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91页
纶竿:钓竿。落照:即夕阳。宁:犹乃。芙蓉:荷花。剪:作吹动解。“吹入”句:谓悠扬的短笛声飘入芦花丛中。
这首词犹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风俗画。
开篇描绘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的场景。“收却纶竿落照红”,纳兰一贯钟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显无余,夕阳西斜、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首句铺展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收却”二字用在全词的开头,别有一番意味。从字面上看,“收却”与“落照红”是同时发生的动作,而纵览全词,则可体味出这两者其实有着暗示的因果关系,即因“落照红”而“收却纶竿”,无须多言,便道出了黄昏中渔人逍遥自得,不假他求,这种自由自在的情绪,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调,又与下句的描述前后呼应。“秋风宁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写到秋风的声响,由人之主体写到荷花之喻体,仍然是从细节着手,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飒飒秋风之凉意吹飘,不求他物,只为了能轻轻地摆动水中那一簇簇绝美的荷花。此处着一“宁”字,赋予了秋风人的性情与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现词人强烈的感情。勾勒完风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一句抛出一个空远淡漠的远景,人影稀,烟水蒙,笛音轻,纳兰将他的山泽鱼鸟之思寄托于词中,点明主旨,道出了渔人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情趣。
夕阳西斜、晚霞烂漫,飒飒秋风,烟雾蒙蒙,时人称纳兰题画诗词有种“烟水迷离”之感,从这首小令的诗情画境中也可见一斑。全词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寒闺有静女,十载念远征。命似绛绡薄,身同朝露轻。
存心合欢绮,待得机杼成。从来君独赏,讵可卖都城。
凭梦欲寄远,旧路春草生。独夜理瑶琴,泪烛剪不明。
待谁相应节,要自不胜情。会有不眠者,听此断肠声。
棕榈覆墙阴,芭蕉上窗绿。凉风起高梧,白露下丛竹。
明月照假山,雁啼人未还。砧声不出户,心在玉门关。
目前机,向上著。掉臂因行,倾湫倒岳,须弥灯王踏不著。
人生忌安逸,清时无幸民。士当勤读书,农当力耕耘。
实益在勤俭,实修在天伦。未有天伦厚,人或忘其根。
慈父生孝子,孝子生慈孙。慈孝匪相报,末茂本之深。
人有亲中贤,尊贤且亲亲。亲贤得其所,其道并相惇。
禹不贵尺璧,而乃惜寸阴。太康坠厥绪,逸豫乃其因。
吾产诚已薄,吾志良亦勤。事欲得其继,言欲传其心。
心传吾不死,望尔后之人。愿毋听藐藐,负我诲谆谆。
雄关巀嵲巩西京,险甲中原天府名。三国封疆分一水,五陵锁钥寄孤城。
王侯老去河山在,揖让风衰战伐生。割据由来非一姓,岂徒失鹿是秦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