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王擅书府,河间富典坟。五车方累箧,七阁自连云。
松椠芳帙气,柏熏起厨文。羽陵青简出,妫泉绿字分。
方因接游圣,暂得奉朝闻。峰楼霞早发,林殿日先曛。
洛城复接限,归轩畏后群。
猜你喜欢
二年为郡乐邗坡,喜遇丰年万物和。
政拙未能观水薤,气衰时复咏烟萝。
朱方亭下归心速,扬子桥边别泪多。
禁职祠官容佚老,晚蒙恩泽更滂沱。
孤城寥落万山围,惟有东溪景最奇。拥传使华寻旧赏,满园春色待多时。
援琴故故弹流水,隐几萧萧听竹枝。摆脱风光情不尽,停车门外欲行迟。
危亭飞阁照寒溪,重到依然杜宇啼。好事且看韦守记,补亡思觅义山题。
频来已免山移诮,久坐翻为水乐迷。一宿有情非雅素,他年嵩洛是真栖。
放辔逍遥物外情,登真一境照人清。巍然道德玄元像,传得胚浑太古精。
造化工夫应默运,神仙仪相自随成。江山地胜空遗迹,圣智长存即久生。
寂寞黄冠犹好事,微茫丹灶不知名。淮南英胄来瞻仰,骤起清风化蜀氓。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zhēng)嵘(róng)。
卧龙偃(yǎn)蹇(jiǎn)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pán),亦恐形全便飞去。
借酒浇灌胸中抑郁不能平,吐出来画作青竹岁月峥嵘。
像卧龙横卧雷霆不能惊,您与青竹全都忘了形。
晴天的窗影落在砚池里,松烟墨浅染蘸饱了霜兔。
画中安置三块怪石使青竹屈蟠,也担心形状完全会飞去。
参考资料:
1、朱安群等.黄庭坚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5-146
胸次:胸中,胸间。亦指胸怀。岁峥嵘:岁月峥嵘,形容苍竹出于寒冬严峻天气。峥嵘,高峻貌,引申为卓越,不平凡。
卧龙:此处形容树木或树根盘曲之状。偃蹇:横卧的样子。此君:竹的代称。这里用的是王徽之的故事。
石泓:砚台的别称。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秋兔毫制成的笔。
屈蟠:盘曲。
此诗开头第一句就写出“酒浇胸次不能平”,这是借三国魏阮籍的故事说明黄斌老画竹是有所谓而作,是在“酒浇胸次不能平”的心情下画的,同时又是诗人以此自道。当时政局为章惇、蔡京搅乱,黄庭坚和黄斌老二人都很不满。画家本来就有“喜画兰、怒画竹”的说法,因此这句诗既表达了斌老,同时也表达了黄庭坚自己的郁愤不满的心情。
“吐出苍竹岁峥嵘”的“吐”字下得极好,说明这幅横竹画创作动机非凡,是把“胸次不能平”的心中块垒呕心沥血地吐出来,所以才画得如此头角峥嵘,不同凡响。它在凛冽的岁暮也是高昂挺拔的;它像卧龙一样硬朗,在风雷之下硬着腰身,不为它所惊,不为它所屈。这正象征了他们两人都能顶受住当时的政治旋风,忠于自己的理想。第四句“公与此君俱忘形”,是解释上句“卧龙偃蹇雷不惊”的,竹之所以能不为风雷所惊,是因为斌老画竹时把自己的品格、精神全都灌注渗透在他所画的竹上,与竹融化为一。人有高尚的品格,才画得出高尚的画,这和作诗一样,“诗之等级不同,人到那一等地位,方看得那一等地位人诗出”,“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见徐增《而庵诗话》)。因此这句诗也是双关,既歌颂了斌老艺术胸襟的阔大,也透露出了作者自己的创作思想和他的人品,竹不为雷霆所惊,正如他们处变不惊。下面两句是叙斌老作画的情景,石松即石砚,在明朗的窗下,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优雅的横竹图,除画了横竹之外,还画了几块石头,让竹子盘根于其上,像这样处理,是考虑到竹子像龙一样夭矫、灵气,如果没有几块石头,把这些像龙一样夭矫的竹子蟠曲起来,它会像张僧繇画的龙一样,有朝一日把眼点了,就会乘雷霆破壁飞去。这样便歌颂了斌老画技的高超。古人多以龙比况竹子,这是用了费长房的故事,见《神仙传·壶公》,壶公以竹杖使费长房骑之到家,后弃于山坡上,竹杖化为青龙。章惇诗:“种竹期龙至,栽桐待凤来。”黄庭坚咏竹多爱用此典故,如《从斌老乞苦笋》:“南园苦笋味胜肉,箨龙称冤莫采录。”《和师厚栽竹》:“葛化龙陂去,风吹阿阁鸣。”用卧龙去描写横竹是最恰当不过的。
这首诗是古体诗,前四句用庚韵和青韵,平声;后四句用御韵和遇韵,仄韵;平仄交替,增强了诗的音节美。黄庭坚的诗以炼句著名,像“吐出苍竹岁峥嵘”的“吐”字,“卧龙偃蹇雷不惊”的“偃”字,“晴窗影落石泓处”的“落”字,“松煤浅染饱霜兔”的“饱”字,“中安三石使屈蟠”的“屈”字,都下得异常突兀,使人读起来有挺拔瘦劲之感,末尾说三石屈蟠,怕横竹飞去,尤为隽永有味。
漫郎功业大悠然,拄笏看山了十年。
黑白半头明镜里,丹青千树恶风前。
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须使鬼钱。
踏破九州无一事,只今分付结跏禅。
野景向黄昏,归舆山复村。钟声白云寺,酒旆绿杨门。
涧远流花片,桥危合藓痕。窅然迷处所,回首忆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