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问我去何节。
光风正悠悠。
兰华时未晏。
举袂徒离忧。
缓客承别酒。
鸣琴和好仇。
清宵一已曙。
藐尔泛长洲。
眷言无歇绪。
深情附还流。
猜你喜欢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著地:碰到地。漫漫:遍布貌。搅:《说文》:乱也。
借问:敬词,请问。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
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懒入城中去,来维柳下舟。
空江明月上,残雨夕阳收。
好景多归夜,他乡易得秋。
倚梧吟不尽,樽酒更登楼。
三年未报国恩隆,惭愧故人属句雄。别久每惊时序改,诗来真觉海山重。
三春耒耜祈甘雨,七月巡行念栉风。满目流亡难袖手,敢从孤剑说屠龙。
县幽多水石,栽竹亦成畦。
听雨公田近,开窗月岳齐。
宿禽无别语,病马立閒蹄。
夜坐闻清唱,何人钓月溪。
自从见借武夷编,每一开编思渺然。使我胸怀厌尘滓,羡君家世乐神仙。
幔亭曾会千馀客,石洞元居十六天。何日访灵寻翠壁,待将名字谩同镌。
半生中外小迴翔,樗丑翻成恋太阳。
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
具区之峰七十二,莫釐缥缈群巑岏。吴宫废苑日萧瑟,洞庭春水空瀰漫。
狂夫七载客江表,旧游冷落增长叹。松陵高士推顾况,谓顾茂伦。
献岁寄我云中翰。铜坑老梅数百树,何不刺艇来盘桓。
我时正作广陵客,吴娘蝉鬓相逢难。佛狸城畔遇孙子,大叫锲臂同追欢。
红桥丝柳酒帘挂,见此讵复愁眉攒。无何告我渡江去,布帆径欲游盐官。
问尔作装有底急,鲥鱼正美堆冰盘。君言一事系怀抱,越中彭十今秦观。
红牙小令风格妙,字字可付吴姬弹。我行适越苦为此,千里那顾行蹒跚。
孙郎语竟杯已乾,陈生送客春将残。横江估舶大笑汝,白昼浊浪生波澜。
韦庄牛峤好词句,此事何与卿饥寒。舟行傥过王珣宅,切莫怀古心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