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公亲校武,草碧露漫漫。落叶停高驾,空林满从官。
迎筹皆叠鼓,挥箭或移竿。名借三军勇,功推百中难。
主皮山郡晚,饮算柳营寒。明日开铃阁,新诗双玉盘。
猜你喜欢
桂影婆娑散九垓,丁当钟鼓转楼台。书声透入周公梦,似领周公教诲来。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zhuó),形影空酬(chóu)酢(zuò)。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xiāo)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天色已晚,小院里忽然添了几分寒意,便觉得此时衣裳有些单薄了。一个人独饮闷酒,对着自己的影子对饮长歌。
我怀念在萧寺中惺惺相惜的友人是否衣缕单薄,不抵风寒呢。西风劲吹夕阳,随着晚风,天气转寒,自是那槐花也承受不起这寒风,萧萧索索,落了一阵。
2、聂小晴编著.《中华经典藏书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83-84页
罗衫:丝织衣衫。酌:饮(酒)。酬酢:客相互敬酒,主敬客曰酬,客敬主曰酢。此处是说独自酌饮,唯有自家的形影相随,非常孤独寂寞。
萧寺:佛寺。后因称佛寺为萧寺。别绪:分别时的思绪、情感。萧索:凄清冷落。西风恶:是说西风的猛烈寒冷。角:号角,古代的乐器,多用于军营。
这是一篇思念故友的作品。
词的上片从自己的感官出发,写怀友心绪。词人以“小院清凉”起笔,言及天气刚刚转冷,后句有“晚来”自然说到那一天至傍晚时,天气变得凉了,而由“清朝‘博学鸿词’考试一般设于秋季”可知,此处说的应该是秋凉。秋凉便觉得有些寒意了。念及此处,便想起了那友人,为下片怀人之言埋下伏笔。而此时词人只能一个人驱寒,“形影空酬酢”一句便把词人自己的伤怀念远、孤独寂寞的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下片自然承接到怀念友人处,提及萧寺。自友人处起笔,想起当初跟友人在萧寺中惺惺相惜之情、对饮长谈之景,对比此刻的自己的形影相吊,忽而不觉黯然。萧寺名虽出自萧姓,但也觉萧索之意,遂有下句“别绪应萧索”。此处词人匠心独运,把自己的感情转而嫁接到随后而至的秋凉之感上,又用萧寺做引子,显得十分巧妙有味,意在含蓄地写出词人与好友都是孤独寂寞的处境,心照不宣地邀请好友来府居住。结句以景结尾,满含悠然不尽之意,从容道来,一点都不带滞凝之感,令人遐思无限。
词人此作将自己的思友之情藏起,上片写己,下片转至友人,把笔触瞄准了各种秋景,景语之处,句句怀人,显得尤为真挚感人。全词意境优美,景情交融,极含婉深致。
平明策蹇出,遇雨且归休。
树树花藏雾,田田水漫流。
徙居还客寓,败意阻春游。
赖有题诗兴,聊当一以酬。
断石传遗事,唐年刻永徽。
庭荒灵草尽,塔坏礼僧稀。
古殿含凉气,空堂照夕晖。
独来人不问,行听暮钟归。
云密酿重阴,恰纷纷、满地惊看飞絮。银押正深深,西风紧、一样萦帘欹舞。
沾衣惹袖,曲阑竟日愁凝伫。只恐长空迷雁影,远信莫教频误。
应怜三径萧疏,好凭它、点缀琼林玉树。瘦影怯清寒,低徊处、依约南枝初吐。
新词一阕,彩毫妙拟梁园赋。幽怨重重和泪写,凄绝数声杜宇。
吾弟东山时。
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
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
床头书不卷。
清川兴悠悠。
空林对偃蹇。
青苔石上净。
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
阶前虎心善。
徒然万象多。
澹尔太虚缅。
一知与物平。
自顾为人浅。
对君忽自得。
浮念不烦遣。
张弟五车书。
读书仍隐居。
染翰过草圣。
赋诗轻子虚。
闭门二室下。
隐居十年余。
宛是野人野(一作也)。
时从渔父渔(一作鱼)。
秋风自(一作日)萧索。
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
渡水向吾庐。
岁晏同携手。
只应君与予。
设[四↑且↓]守[繁体“才”去“纟”]兔。
垂钓伺游鳞。
此是安口腹。
非关慕隐沦。
吾生好清净(一作静)。
蔬食去情尘。
今子方豪荡。
思为鼎食人。
我家南山下。
动息自遗身。
入鸟不相乱。
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
虚白侍衣巾。
何事须夫子。
邀予谷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