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静追蘋末兴,况复值萧条。猛势资新雁,寒声伴暮潮。
过山云散乱,经树叶飘飖。今日烟江上,征帆望望遥。
猜你喜欢
万物中萧洒,修篁独逸群。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
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曛。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kuī)我向疏篱(lí),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山南的江水浅处红梅开出小花,浅红色小朵梅花,开放在江南山岭上。红梅探看我倚靠着稀疏的篱笆,红梅从篱笆的缝里朝我望着。
南极老人星行将到来,老人星到时,就是进入暮年时。离别时我们叮嘱要珍惜余年,红梅枯谢了,我们会依恋别离时的情谊。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673-675
江南:代指黄州。疏篱:稀疏的篱笆。篱疏:篱笆之间的缝隙。
老人:老人星,又叫寿星,暗指时光流逝很快。行人,代指赵晦之。老:暮年。残枝:残败的梅花树枝,这里代指余年。惜:依恋。
上片,以拟人的手法,写梅与人传情,赞美了梅一样高洁的人格。“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开头两句用回环句式特写了细弱的“小梅”开在很不显眼的“江南”黄州这块土地上,苏轼借以自喻贬谪的孤芳生活。“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突出了细弱的梅花与贬谪的苏轼同是苦命根,如坐篱牢,只能通过篱缝传话慰藉,借以显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独立性格。上片,既描写了景物梅的形象,又体现出景物梅的形象中的苏轼的情感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
下片,从时空变化的角度,苏轼叮嘱赵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时光,珍重自己,爱惜余年。“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反复进言,以“老人”点明双方生存的时间,以“行人”点明双方生存的空间。时空交错,造成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苍凉感。“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苏轼仍以梅的品格自喻,点明了该词“红梅赠别”的主旨:虽是暮春的残枝梅,仍傲立于自然间,但应珍惜。说不定来年一到,“春风吹又生”,新枝发新芽了,暗示着苏轼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愿。
与其他咏梅词一样,该词仍然是以梅格喻人品的。残梅的枯凉景象与词中“行人”的孤独身影融合无间。这是以景物渲染出“惜别离”的环境与气氛,寄寓着岭南的残梅和黄州的残梅,终有一天,会焕发出新枝而青春永驻的情意来。
青山如波涛,汹涌无涯涘。危标会其交,拔地相对峙。
何年凿空翠,潇洒见佛寺。云烟护重阑,蛟龙固灵址。
松风振檐铃,柳露洒窗纸。雨花古岩空,漱石飞泉驶。
孰知居庸关,有境乃如此。境幽物色奇,心豁眼无滓。
俯视征途中,车马尘靡靡。陟高重盘桓,虚轩屡徙倚。
悠然悟真幻,上马复少止。
么么何从到上方,敢将唇吻犯堂堂。但知射影求阴中,可笑当年不自量。
鲎目苦遭蚊喙聒,象蹄犹畏鼠牙伤。须臾性命随翻手,蛮触应难望故乡。
江介西风日夜闻,城头落叶草纷纷。楚天萧瑟秋无际,吴渚微茫望不分。
潮落鼋鼍沈海气,霜清鹰隼下蛮云。苍然暝色淮东满,独倚危栏到夕曛。
中秋昨已等閒过,重九今还如梦来。霜鬓数茎羞堕帻,黄花三度笑空杯。
水光欲尽琉璃影,玉色初浮翡翠斑。便觉曲生风味好,小炉新火对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