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
猜你喜欢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晚春初夏的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塘里的水积得很深,抬头望头顶的枝丫上已经长出了叶子。
远处几只船好像没有组织的渡家一样散乱的排着,旁边村落篱笆疏散,好像只是一个小的江村。
闲来无事静静地抚摸着琴床,突然想起打开酒窖,取上一瓶好酒来独自品味。
终日无事,只能不时地逗逗还不懂事的小孙子。
本站。
老更惊年改,闲先觉日长。晴熏榆荚黑,春染柳梢黄。
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低平稳船舫,轻暖好衣裳。
白角三升榼,红茵六尺床。偶游难得伴,独醉不成狂。
我有中心乐,君无外事忙。经过莫慵懒,相去两三坊。
岁寒曾到玉皇家,浅浅琼杯醉碧霞。睡起不知凡骨换,分明素质点丹砂。
处之地,山水回,处州别驾贤且才。别驾来,邮吏驰,骑连连,鼓雷雷,城门大开别驾来。
别驾来,御驷马,双麾在前,高盖娜娜。入有列戟,出有负弩,吁嗟别驾才且武。
江之水,去悠悠,两帆扬,别驾舟,处人来迎申人留。
嗟别驾,安以适彼,安以去我。
紫帽之峰兮高且巍,白云一片兮空依依。我有兄兮在海湄,三月不见兮使我心悲。
人杰须知本地灵,鹅峰挺拔湛溪清。
新添九桂丛芳茂,帝发一枝花更荣。
文社只今传盛事,宦途从此展修程。
归耕愧我犹无地,仅有青山一笑迎。
压屋雨云昼暗,环城霖潦夏寒。
西池半没荷柄,南荡平沉芡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