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沙头牧马孤雁飞,
汉军游骑貂锦衣。云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岁归。
无定河边数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胡儿起作和蕃歌,
齐唱呜呜尽垂手。心知旧国西州远,西向胡天望乡久。
回头忽作异方声,一声回尽征人首。蕃音虏曲一难分,
似说边情向塞云。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满眼堪断魂。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
猜你喜欢
寒城猎猎戍(shù)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pò)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hóng)。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jūn)弓。
我独自一人倚偎高楼怅然远望,无限寒意的边城戍旗飘扬猎猎生风。
万里山河都是大唐的土地,在这土地上千百年来有多少戍边英雄为国献身捐躯。
边疆的愁苦不忍心去倾听,以往的事情不堪去询问。
最好脱掉文人的帽子去当一个武官,拿起武器去保卫国土立功边疆。
参考资料:
1、萧少卿编著.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110
2、赵丽云主编.青少年古诗助读: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4月:66
夏州:即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北魏置夏州,唐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又名榆林,城在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猎猎:风声。戍旗:要塞戍之旗。危楼:高楼。
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内的唐朝广阔国土。千古魂魄晋英雄:晋朝时期,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当时叫做统万城)。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边塞战士死伤阵亡极多。
离心:别离之情。边马:边塞地区的马。塞鸿:边塞的大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儒冠: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校尉:武职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来比喻强弓。
这首诗首联,落笔即写登楼所见,一幅边地典型画面呈现读者面前。这边城耸立在苍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寒风劲吹,城楼旗幡被风吹得噼啪作响。“怅望”二字表明诗人正受着周围环境的感染,心中正蕴涵着一股抑郁之气。
颔联,诗人“怅望”着这块苍莽的土地,便自然想起与之相关的历史。不禁感叹大唐帝国幅员辽阔,三晋之地英雄辈出。两句诗写得极有气魄,它纵横千万里,上下千余年,尽收入诗人的诗思画意之中。
颈联,“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写诗人的思绪从遥远的往事,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充斥于诗人眼前耳边的是萧萧的马鸣和翱翔天际的塞鸿。“离心”,即离愁别绪,说自己宦游在外,心中已充满着离愁,实在不忍听那边马悲鸣之声。下句是说自己的坎坷往事,应随着塞鸿而远去。
尾联,“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将调子再度昂起。诗人表示,要把自己的儒冠脱去,穿上盔甲,手持弯弓长戟,做一名边关戍卒,要在边关上建功立业。这两句虽只罗列了兵器名称,却好像有千钧之力,掷地有声。语流轻快而豪气勃勃,活脱脱一个投笔从戎的班超再世。
诗人这首七律诗写的是登临边城,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慕往昔英雄豪杰,欲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心情。这首诗写得极为沉着有力,诗歌的脉胳起伏有致。笔力豪劲,感情深沉,是诗人诗歌中颇为难得的一首好诗。
初更渡荆门,触眼舟楫乱。堤吏时一呼,举篙类鱼贯。
野鸡悄无声,行子空扼腕。绿树烟霭沉,清波月光烂。
分凉短衣披,习静单帻岸。畸愁本难袪,美景聊此玩。
荒荒东原平,泯泯鲁济断。岁俭菅蒯繁,时康萑苻散。
秋槎别星河,晓梦窥日观。悬知平生奇,历览天下半。
长衢红尘腥,古调白石粲。徒聚几州铁,肯餐三斗炭。
人生空自怜,岁序忽已换。出门更呼车,春浅冰未泮。
敌国兵残失战船,石头王气晓连天。当时一战雌雄决,绝似周郎赤壁烟。
古屋寒无禁,幽眠梦不成。鼠留窥砚迹,风度响窗声。
人语天将晓,春阴日未明。起来搔短发,端自有馀清。
花自含仁絮自飞,春风着物本何私。秪应鶗鴂中宵起,不尽芳兰九畹滋。
江月有情千里共,湘流无恙此心知。瑞莲池上题诗在,总是诸生去后思。
露盘曾莫剪新蔬,不耐时艰几上书。借看未能天漠漠,夜寒清漏绕宸居。
一色芙蓉天上开,何人凿翠结楼台。辋川春色浑相似,写入王维画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