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翠娥初罢绕梁词,又见双鬟对舞时。
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凰儿。
猜你喜欢
疏狂自许次公醒,冷淡无劳沸玉笙。满屋文章天下乐,多情灯火夜深明。
交情问我何清苦,世路愁人已饱更。好趁东风动行色,濑阳烟雨趣春耕。
荷叶平初尽,芦芽势渐分。朝来知宿雨,谷底见归云。
日上松犹滴,风来草自薰。临溪归路险,万筏下河汾。
谢家亭馆客心惊,径草无媒雨益生。柳覆绮疏余迭藓,花摇石磴但流莺。
仇湖客散黄金后,精舍书闲白日声。偶见门前双燕子,徘徊独有主人情。
暮(mù)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平静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远远望去,只见两岸炊烟袅袅。
和友人一同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图,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
滔滔江水,漫漫沙滩,和那峻峭的崖壁连接成一片,两岸的层峦叠嶂笼罩在沉沉暮霭之中。
呆呆地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安流:平稳的流水。
自已: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
慈姥矶,在慈姥山麓。慈姥山,又名慈姆山,在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南、安徽省当涂县北。《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江宁府”条下云:“慈姥山,府西南百十里,以山有慈姥庙而名。积石临江,崖壁竣绝。一名鼓吹山,以山产箫管也。山下有慈姥溪,与太平府当涂县接界。旧志:慈姥港泄慈湖以东之水入江。近湖又有慈姥矶,今曰和尚港。”
这首诗写作者辞家出门,有友人送至矶下,时值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平静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远远望去,只见两岸炊烟袅袅,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和友人一同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图,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送他的友人就要乘舟回去了。他望着远去的船儿,但见滔滔江水,漫漫沙滩,和那峻峭的崖壁连接成一片,两岸的层峦叠嶂笼罩在沉沉暮霭之中。面对这无穷的大自然,客居异乡的游子眼睛湿润了,一切都变得模糊了。他呆呆地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所以沈德潜说:“己不能归,而望他舟之归,情事黯然。”这是最令人难堪的了。
沈德潜又说:“水部名句极多,然渐入近体。”像这首诗的五、六两句,就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杜诗“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即脱胎于此。“野岸平沙合”是近景,“连山远雾浮”是远景,写景状物,细微贴切,对仗工整,声韵合谐。特别是“合”字、“浮”字,用得极为精当,可谓形象传神。这也是何逊常用的句法,如《春夕早泊和刘咨议落日望水》诗云:“草光天际合,霞影水中浮。”而就整首诗的声律格调而论,已俨然唐律了。难怪沈德潜说:“五言律,阴铿、何逊、庾信、徐陵已开其体。”
冷艳孤芳孰与俦,此花飘尽更非秋。岭头赖有寒梅在,接续幽香入品流。
里巷欢传现毕星,中宵急雨换愁生。禦寒价索公孙被,送暑功调傅说羹。
檐外浓阴沧海立,枕边清响碧云平。人间别有焦枯地,寄语天瓢莫尽倾。
四明羁客近如何,别去今才一月过。记得小斋多野色,豆花阴里唱离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