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行路少年知不知,襄阳全欠旧来时。
宜城贾客载钱出,始觉大堤无女儿。
猜你喜欢
景迟兮开明。
中丞小驷造岩荆,问柳穿塍到草亭。荒径经时园鸟看,胡床谈旧野人听。
苍生原未忘安石,白帽无烦羡管宁。地僻郊遐人迹少,何期忽睹少微星。
八旬老眼为谁枯,泪尽家儿不受呼。天下谁还禁此哭,人间春已背公徂。
肝肠裂断诗能写,气力伤多酒不扶。正坐两州消息好,不违家训逐贪夫。
匿孤闻县幕,收骨有将军。禁密趣烹客,心枯绝命文。
泪痕台北土,魂梦海东云。劝进同时士,麒麟自纪勋。
驱(qū)马蓟(jì)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huò)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
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1725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高适岑参诗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75页
蓟北:指蓟门以北。蓟门,在今北京西南。驱马:驰马。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长剑独归来: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首二句“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起手颇奇,在律诗中运用顶针重叠的手法,前两句中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出浓烈的“哀”气。既有以客观写主观的“边马”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的“哀”,一笔两到,领起全篇。
紧接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一联,借用上联的意象写“驱马”前行,“北风”呼啸,征途更为苦寒,将“哀”意更进一层。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一联,由前两联写自然、个人之“哀”,突转为悼唐军惨烈大败之“哀”,将“哀”字赋予更为深广之社会内容,“哀”士卒,“哀”国家,“哀”用非其人。
尾联再照应首联“哀”字,在前文“北风”、“边马”、路遥、苦寒、唐军惨败等边景、边事、边情之记叙中,以“长剑独归来”的形象描写,将诗人自身“不得意”的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全诗极富塞外特色,真实感人,不论是对胡地景色的观察,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述都深深打上诗人塞外生活的烙印。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有近有远,形象生动;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诗人更感悲愤莫名,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全诗言辞悲壮、苍凉,将诗人自身哀伤的感情渲染的无以复加。
菩提只在摄心官,日观元同月观看。
万种因缘都是结,一花根蒂几曾残。
祖师曾誓疮脓坏,讲主能参屎橛乾。
石硕麻油摊树上,得来元不见难难。
爱日回春,恰开放、江头梅萼。还更有、远山晴雪,竹溪松壑。
晚节丰年人尽喜,良辰美景君须乐。便拚教寿酒一千钟,深深的。
眉宇秀,胸怀廓。问谁识,平生略。只优游无事,笑谈宾幕。
万里秋天鸿鹄志,高名四海麒麟阁。待此时、满意祝庄椿,扬州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