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日掩鸿都夕,河低乱箭移。虫飞明月户,鹊绕落花枝。
兰襟帐北壑,玉匣鼓文漪。闻有啼莺处,暗幄晓云披。
猜你喜欢
仕涂决矣息交游,姑向林泉访胜流。短褐直甘乘下泽,异乡终胜赋登楼。
惊心梦境檀槐战,屈指乡园秫稻秋。雉翳龟燋缘有用,未闻金弹中沙鸥。
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
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
诗筒方讶惠音稀,击钵来篇果不迟。定欲擅场专独胜,岂容遗帼久相持。
招邀近想融樽满,往返多惭孺榻施。况得鸾弦声出幌,肯教马足自稽期。
仕途决矣息交游,姑向林泉访胜流。
短褐直甘乘下泽,异乡终胜赋登楼。
惊心梦境檀槐战,屈指乡园秫稻秋。
雉翳龟燋缘有用,未闻金弹中沙鸥。
清晨馔伊蒲,饱饭扪石壁。天风拍两袖,樵路尚昏黑。
微月耿嵓际,残星堕山脊。明霞挂石梁,渐起赤城色。
仰攀猿鸟巢,俯瞰麋鹿窟。山椒见台殿,经岁断人迹。
危梯雾半隐,古砌雪长积。耸身上绝颠,河汉仅咫尺。
震旦隘目睫,宇宙转呼吸。天门九重启,栋宇烂金碧。
仙姝十万辈,一一似相识。胡为堕人世,甘此下方谪。
劳生四十年,营营若虮虱。长谣归去来,香案玉皇侧。
江南忆,更忆是芜城。兰叶寒塘盘马路,梨花微雨筑毬声。
风景逼清明。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xù)飞时花满城。
惆(chóu)怅(chàng)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艳的梨树,又有几人能看清这纷杂的世俗人生。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雪:这里喻指梨花。清明:清澈明朗。
《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诗人完成这首诗已年届不惑,翻来覆去也才只看过了40个清明,心中无法揣测还有几度梨花可看。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岁岁伴着漫天飘扬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则只有一个盛年,诚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叹:“梦里青春可得追?”这正是这首梨花诗深藏着的绵绵不尽的情思,它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他清明人生细腻而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