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烽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
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
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挥。方知万里相,侯服见光辉。
猜你喜欢
黄河流水急,骢马远征人。谷望河阳县,桥渡小平津。
年少多游侠,结客好轻身。代风愁枥马,胡霜宜角筋。
羽书劳警急,边鞍倦苦辛。康居因汉使,卢龙称魏臣。
荒戍唯看柳,边城不识春。男儿重意气,无为羞贱贫。
破敌三营外,城头日欲低。举烽连碛远,战气接云齐。
旌帜惊乌起,铙箫杂马嘶。祇愁千里月,少妇正悲啼。
士马来何劲,鸣笳杂鼓声。远山千队肃,铁骑出龙城。
从军复从军,登高远临眺。山寒馁虎出,天黑腥魂叫。
爨凭狼矢烟,风吹鬼火照。大宛贡名马,乌孙奉新诏。
望望绝王庭,但倚燕然啸。
粲粲初投米,飘飘旋落花。
巷深迷吠犬,林合误归鸦。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guō)川岳,沧溟(míng)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hé)滹(hū)沱(tuó)。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cuó)峨(é)。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jí)金戈。
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
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
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瓦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
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
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
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
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
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本站。
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
戢:收藏兵器。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年年此际走烟岚,人亦何尝谓我贪。
归见交亲话清胜,且无防患在三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