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堂著句转春风,诸老从前亦寓忠。
谁为君王供帖子,丁宁绮语不须工。
猜你喜欢
飘蓬敢恨一年迟,客里春光也自宜。
白玉青丝那得谎,一杯咽下少陵诗。
肃肃鸨(bǎo)羽,集于苞(bāo)栩(xǔ)。王事靡(mí)盬(gǔ),不能蓺(yì)稷(jì)黍(shǔ)。父母何怙(hù)?悠悠苍天,曷(hé)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jí)。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大鸨扑棱棱地振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柞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止又无休,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我可怜的父母靠什么养活?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我何时才能返回我的家乡?
大鸨扑棱棱地扇动着翅膀,成群落在丛生的酸枣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休亦无止,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可怜的父母有什么吃的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什么时候我才能不再奔忙?
大鸨扑棱棱地飞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桑树上。王侯家的徭役从来没有头,我不能回家耕种稻谷高粱。可怜的父母吃什么活着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苦命的日子何时恢复正常?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1-233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34-236
鸨: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苞栩: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栎树,一名柞树。靡:无,没有。盬:休止。蓺:种植。稷:高粱。黍:黍子,黄米。怙:依靠,凭恃。曷:何。所:住所。
棘:酸枣树,落叶灌木。极:终了,尽头。
行:行列。一说鸨腿;一说翅根,引申为鸟翅。尝:吃。常:正常。
这是一首描述徭役沉重、民不聊生之苦的诗歌。全诗三章首句均以大鸨这种鸟本不会在树上栖息,却反常地栖息在树上来比喻成群的农民反常的生活——长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务农养家糊口,其苦情可见一斑。因为鸨鸟是属于雁类的飞禽,其爪间有蹼而无后趾,生性只能浮水,奔走于沼泽草地,不能抓握枝条在树上栖息。而今鸨鸟居然飞集在树上,犹如让农民抛弃务农的本业常年从事徭役而无法过正常的生活。这是一种隐喻的手法,正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王室的差事没完没了,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大量的田地荒芜失种。老弱妇孺饿死沟壑,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战乱频仍的现实反映,所以诗人以极其怨愤的口吻对统治者提出强烈的抗议与控诉,甚至呼天抢地,表现出人民心中正燃烧着熊熊的怒火,随时随地都会像炽烈的岩浆冲破地壳的裂缝喷涌而出,掀翻统治阶级的宝座。
全诗三章语言大同小异,这是民间歌谣的共同点。至于三章分别举出栩、棘、桑三种树木,则纯粹是信手拈来,便于押韵,别无其他深意。
耸辔高陵曲,挥袂广川濆。黄尘昏白日,悲风起浮云。
萧条万里别,契阔三秋分。时往从朝露,年来惊夕氲。
徘徊去芳节,依迟从远军。
钟得至清气,精神欲照人。抱香怀古意,恋国忆前身。
空色微开晓,晴光淡弄春。凄凉如怨望,今日有遗民。
芳郊饶客思,天鸟舞东风。细柳芽全别,名花香自同。
云幽轻著屦,日午远闻钟。漫道寻春早,仙桃几树红。
碧鲈锦稻,记君家、旧傍垂虹亭子。疏影暗香姜白石,一旦起而为吏。
绶染红桃,符分铜虎,差足云豪耳。欣然捧檄,当年毛义如是。
极望地入鲖阳,邑名南顿,树短才如荠。去约官僚閒射猎,应认前朝战垒。
古驿熊啼,荒村虎叫,日落城墙紫。虚声处士,此言专仗君洗。
晴烟苍节出墙青,斜日黄华隔槛明。松菊尚存归未得,湛然真个太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