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帝德方多泽,莓莓井径同。八方甘雨布,四远报年丰。
廒庾千厢在,幽流万壑通。候时勤稼穑,击壤乐农功。
畎亩人无惰,田庐岁不空。何须忧伏腊,千载贺尧风。
猜你喜欢
八节滩头驻马蹄,淙淙流水日沉西。
岁时久已成陈迹,风景全然似此溪。
兰棹倚洲人竞过,篮舆索笔我闲题。
桃源仙境今何在,懊恼娇莺向暮啼。
卜居何所尚,静轩栽此君。万事付流水,一心游白云。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yǐng)城归。
郧(yún)国稻苗秀,楚人菰(gū)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lái)衣。
江南万里,春光已过三江原野,大雁纷纷向北飞去。
汉水浩淼,无边无际,与天相连,老友归去,回到故乡郢地。
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
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879页
三江:指流经岳阳城外的沅江、澧(lǐ)江、湘江。
郢城:春秋时楚国都城,即今湖北江陵一带。
郧国:春秋时位于楚国附近的小国。秀:庄稼开花。菰米: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一称“雕胡米”。
悬知:遥知。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归来。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这里用此典告知游子应早日归家孝敬双亲。
这首诗从眼前之春意阑珊联想到万里春尽、鸿雁北归、友人旅程渺远、故乡富饶、慈母望归等一系列内容,以送归为构思线索、以惜别为核心,内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隐晦,尽谢点染而又情思萧然。
首联描写了万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归,而友人却要南去的景象。似乎与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谐,但它写出了辽阔的高空景观,场面雄伟,是写空中。
颔联是地上,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人处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说“孤”客。全诗写得流畅,毫无生硬感。想象丰富,行笔自然,语气舒缓,用字考究。除了写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颇大,感情也极其鲜明,如“尽”是春去夏来,“稀”是雁阵北飞,“广”是辽远阔大。
颈联写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综观全诗,既未明言送别之事,又无送别场景的刻意描绘,更无送别诗中所常见的诸如思念、忧伤、凄凉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出现。然而,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绪——理解、担忧、伤感、劝勉等还是隐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细心寻绎,便不难发现它。最后两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一写诗人,一写友人,活脱脱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湖海群分寄,悠然意与深。相教惟出入,于道有浮沉。
未展垂天翼,犹纡立极心。宁知子非我,聊复恋蹄涔。
沉沉万仞渊,下有骊龙珠。
佩之寿松乔,售之富侔都。
贪夫临渊羡,重利轻微躯。
百金不龟药,千金水犀珠。
丹砂与翠羽,陆产海所无。
赍装涛浪中,巨阙光炯如。
粲粲两青童,骈肩问所须。
再拜上珠翠,敢问龙起居。
青童粲玉齿,云龙卧玄虚。
为君穷珠山,鞭云取长驱。
云急风更恶,苍梧来时徐。
丹药两须失,哀哉饱鲸鱼。
遮莫蟠胸书似山,更饶落笔语如泉。
阴何绝倒无人怨,却怨渠侬秘不传。
闻说黄家墅,开门入翠岚。细岑依舍北,流水出城南。
雨暖兰抽笋,霜晴树落柑。千年读书地,更莫乞羊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