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胜地宽闲旧卜邻,耆年得意辟高门。
中吴书锦如公少,好作坊名贲故园。
猜你喜欢
涌波是上几秋千,花接遥山柳接天。
故里松楸沾雨露,神都池苑隔云烟。
耕桑交劝红尘外,罗绮分游画舫边。
暂歇甘棠随众望,不禁野岸更闻鹃。
通波堤上几鞦韆,花接遥山柳接天。故里松楸沾雨露,神都池苑隔云烟。
耕桑交劝红尘外,罗绮分游画舫边。暂歇甘棠随众望,不禁野岸更闻鹃。
篱(lí)落疏(shū)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参考资料:
1、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唐宋诗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157
2、陈瞻淇,董希平,李瑞卿等编者.古诗鉴赏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04:587
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整驾俟明发,逶迤历险途。天形逼峰尽,地势入溪无。树绕圆潭密,云横叠障孤。谁怜后时者,六月未南图。
峰头午夜气冥冥,春树千年万壑平。远瀑飞奔当杪下,一回听胜百回听。
愁人坐愁日兀兀,归心勃逐征鸿发。暝合极浦帆影迟,雨收隔岸屐声滑。
伊人乃在秋一方,何处凌波见罗袜。芦摇残滴时作声,如鱼唾沫闻喋呷。
悬知今夜山中人,快趁一犁负长锸。水程羁梦梦难归,风影刮镫镫乍杀。
冥然入定辟支,恨不将身皈梵刹。破篷留隙吟商飙,宵深时答响咿轧。
峭寒刺面殊洒然,知有霜华篷背压。清景一失逋难追,欲补已如齿成齾。
东方渐高岸柝沈,葭薍丛中闹鹅鸭。吟成凄绝不忍听,柁尾水惊流霅霅。
吕公清德著吾乡,生爱兹山死便藏。
顾我来游虽恨晚,尚思杖屦共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