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尘冠寂寞更休弹,车辙荒芜昼掩关。一片清晖长在眼,多情惟有四飞山。
猜你喜欢
非山非市且优游,尚有尘缘未自由。
岩下结庐应更好,石门西去近松楸。
泰伯祠边旧圃开,半栽蔬果半池台。闲门不放红尘入,门里清流自在来。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lí)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bì)梧(wú)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tíng)花影。
门外绿荫洒地千顷,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树上相互应和着啼个不停。我从床上起来,却又觉得难为情,便独自来到伫立着一棵青桐的水井旁边。我静悄悄的,静悄悄的。突然风一吹,满庭院的花影在风中摇曳。
2、张璋.黄畲笺注,历代词萃: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04月第1版:第145页
3、萧枫.唐诗宋词全集第14卷:西安出版社,2000年07月第1版:第104页
千顷:形容极其广阔。黄鹂:即黄莺。不胜情:感情承受不了。胜:堪,忍受。碧梧:碧绿的梧桐树。金井:古代宫中多以金色雕饰井栏叫金井。庭:是庭院的意思。花影:花的影子。
这首词中,“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过去有人将此句解释成词人先醒过来看到千顷绿荫,再听到树间黄鹂娇声啼鸣,两两应和。今天的学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够精准。从后一句“睡起不胜情”来看,词人应是先在睡梦中闻鸟声,被黄鹂的啾啾鸣啼惊醒,随后才向门外张望,看见绿荫绵延的景象。之所以“不胜情”,是因为他被双鸟和鸣的声音惊醒,随后惊觉自己的孤寂,为了排遣忧怀,他走出门去,“行到碧梧金井”。
“碧梧”和“金井”是庭院中的景物,梧桐尚是碧绿的,这一描写呼应上句的“绿阴”。整个庭院中,除了黄鹂的啁啾,再无半点声响,词人虽漫步至碧梧之下、金井之畔,却只感觉到“人静,人静”,周身的环境已是一片幽寂,更兼身边无人,故日“人静”,这就越发突显出词人的孤独。
在一片寂静中,词人正黯然神伤,忽然“风动一庭花影”,更觉此情备幽,难以自胜。词人先叹“人静”,再见“风动花影”,以为是有人到来,细看却发现不是。所谓的“风动一庭花影”,是用以动衬静的手法,鲜明地表现出词人在幽寂的环境中“睡起不胜情”的愁情思绪。
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门外千顷绿阴中只有黄鹂相应之声;碧梧金井畔只有风弄花影。而这些都是闺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时的所见所闻,背后透露出的是闺中人轻微的寂寞之感。
秋日非无热,秋宵至竟清。老夫连数夕,露坐到三更。
风急星明灭,云行月送迎。追驩追不得,驩却偶然成。
漠漠平畴宿雨晴,潇潇素羽晚风轻。满川绿涨一双下,隔岸青秧数点明。
霄汉无班陪鹄立,烟波有社结鸥盟。辋川若值王维画,添我青蓑黄犊耕。
踢卓藏身已见赃,至今犹未识宗纲。自馀漆桶尤堪笑,食在唇边不得噇。
铜匜艾纳翠氤氲,六六屏山酒半醒。
梦入中州看秦画,春风吹乱玉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