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锦水花潭照碧油,西清学士旧鳌头。
随身琴鹤如清献,治蜀功名更武侯。
无脱十行看暮召,不应三峡隔辰犹。
垂杨管得人离别,舞破春风劝玉舟。
猜你喜欢
掩面悲啼,谁忍见、这般情况。分明是、琵琶塞外,明妃马上。
楚峡哀猿惊断续,长空过雁同凄怅。较寻常、话别更酸心,堪惆怅。
云封树,波平港。临歧咽,回头望。看斜晖低照,野花寒放。
百里天遥离梦绕,一帆风起轻舟荡。叹当年、我亦个中人,重思想。
萧萧残照晚当楼,寒叶疏云乱客愁。
岁月蹉跎星北指,乾坤浩荡水东流。
古来人物皆黄土,少日心情在一丘。
独立无言风满袖,青山相对共悠悠。
朝菌迷晦朔,大椿阅春秋。鹤长断则悲,凫短续亦忧。
人生贵委顺,赋予不可求。永惟南华篇,达人谅悠悠。
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
短日催征辔,听鸡踏晓霜。
远山频入望,薄酒漫搜肠。
湘浦莼丝滑,吴淞脍缕长。
何时一疏放,把钓卧沧浪。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
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霜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瞑时。
就像慧远公喜爱谢灵运一样,昌禅师也喜欢我,并为我开启禅关。
坐在萧疏的松石上,就像坐在佛教圣地清凉山。
花空色不染,心与水俱闲,全身空净。
一坐禅关就是一小劫,天地无一实在。
正值你读经读得天花雨纷纷飞落之时,我来做客,秋水清落而池塘金底显见。
青色锦垫铺在条石上一片清凉,杨树上挂着疏稀的绿叶。
高僧你手挥白丝玉柄拂尘,童子为你献上秋天的霜梨。
现在虽然是黄昏时刻,萝藤笼烟,爱你山池佳景而不忍心离去。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玉柄:谓尘尾。
缥(piāo)缈(miǎo)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chóu)怅(chàng)。少年豪放。莫学衰(shuāi)翁(wēng)样。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参考资料:
1、陶尔夫著.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07:154
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烟浪:烟云如浪,即云海。
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衰翁:衰老之人。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独登小亭,无人共赏,只有万里横江而过的波浪,渺茫无边无际。
上片末两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因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赏”字不只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内。“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独”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
过片两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空惆怅”三个字收住了“天涯想”。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钩销掉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吩咐随侍的儿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是示人,也是律己。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
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