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马驱车过野桥,桥西一路上云霄。我来自有平生志,不用移文远见招。
猜你喜欢
索索寒搜客,沉沉雨洗年。
残林生猎迹,归鸟避窑烟。
节物杯浆外,溪山鬓影前。
行藏都未定,笔砚底能捐。
水城百堵见廛闾,鱼米生涯乐有馀。渐觉津沽风物近,青红儿女钓人居。
玄圃栖金碧,灵涧挹琨瑶。筑山图碣岫,穿池控海潮。
雷奔石鲸动,水阔牵牛遥。乘鼋犹怯渡,鞭石讵成桥。
岸崩下生窟,壁峭上干霄。噪蛙常独沸,游鱼或自跳。
荒径横临浦,空舟斜插桡。愁鸱集古树,白鹭隐青苗。
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石累元卿径,枝挂许由瓢。
伊臣本寂寞,由来畏市朝。为贪止山水,所竞惟逍遥。
寄言周伯况,劳君擅縠绡。
岁岁云山玉泉寺,年年车马洛阳尘。
风清月冷水边宿,诗好官高能几人。
君抱幽忧却酒卮,空堂视荫每同谁。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
欲起毗耶居士疾,愧无天宝谪仙词。瓦棺阁外江天远,请眺馀霞落雁时。
山色依然僧已亡,竹间疏磬隔残阳。
智灯已灭馀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chà)君。
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zhū)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我是百忙之中的一个闲人,更有高眠可使你诧异吃惊。
春光侵入四肢,胜过频频将美酒畅饮,风儿吹醒我的午梦,梦境飘忽纷乱有如流云。
学生的读书声不妨碍环境幽静,图书满席表明我不忘辛勤。
黄昏时打着呵欠缓步出门,见帘外红花自管自飞落纷纷。
参考资料:
1、陈衍选编.宋诗精华录全译(下)(修订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552-553
2、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160
梦锡:姓氏与生平未详,孔平仲有诗称梦锡节推,其官职为节度推官。可诧君:可使君诧。
四支:四肢。浓似酒:像喝醉酒一样手脚绵软。
诸生:集贤院的学生。弦诵:泛指朗读诗书。
向:临近。
这首诗起句交代诗人昼眠的原因。在“百忙之际”,摆脱世务,“偷得浮生半日闲”,使朋友感到惊诧不已。虽然诗人没有进一步交代导致自己闲暇的原因,但他如果身居朝廷要职,是不会如此的。个中隐约透出了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
“春入四支浓似酒”写昼眠前的感觉。在暖融融的阳春季节,人会感到手脚软绵绵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用“入”字来形容春意沁人肺腑,十分妥贴。“风吹孤梦乱如云”,是回忆昼眠中的情景。“孤梦”,说明这一觉睡得香甜安稳,连梦都被春风吹乱,如天上飘浮的白云,理不出头绪。其实,从作者这种连梦境都不愿如实透露的写法中,可以见出他深埋在心底的某种苦衷的端倪。
颈联是叙事。“诸生”指集贤院的学生,他们趁着大好春光正在朗朗读书。而作者自有定力,在弦诵声中照样能集中心思,不废勤读。他是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及第后,经吕公著推荐才得到这个小官职的,对这个不能尽其才的职位虽有所不满,但仍忠于职守,有时还可忙里偷闲。
最后两句写作者昼眠后的情景。打个呵欠,伸伸懒腰,掀帘下阶,徐步出门。这才发现天色已近傍晚,风儿正吹着落花,满院飘洒。昼眠后的诗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黄昏时节的景色,表面上悠闲自在。实则从诗人对“自纷纷”的落花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无可奈何的情绪。花开花落,只能顺应节气,任其自然;人的升降荣辱,亦命中注定,不必强求,应泰然处之。这种对人生的态度不算是积极的,但作者也只能如此了。
这首诗虽是作者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极普通的小事,但层次分明,言简意深,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是一个忙里偷闲、闹中求静有生活情趣之人,也反映出作者以为屈才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