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衾听子规。
猜你喜欢
倚天望汉台高,骞腾便到烟霄上。一时殊遇,风云俪景,元龙豪爽。刚断冰清,风流却有,东山雅量。道十年京洛,棠阴遗爱,人如醉,春风酿。一点德星回照,光浮动、太行千丈。戟门春静,人安事简,功余保障。燕寝香凝,不妨时在,骚坛吟赏。为使君预泛,凤池春浪,寿金华相。
祠庙出东城,风云拱百灵。神光通御阙,天影抱彤庭。
隙地多幽事,芳辰聚德星。道人偏爱客,更许制茅亭。
百里阴云覆(fù)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
明朝惊破还乡梦,定是陈仓碧野鸡。
大雪纷飞,路途泥泞,百里阴云浓重。我应召前往梓州幕府,告别亲人,一路西行。
希望在途中做一个还乡梦,却被鸡鸣无端惊醒。定是陈仓的碧野鸡,打破了雪夜黎明的宁静。
参考资料:
1、黄世中注疏.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第4册:黄山书社,2009.11:第3002-3004页
2、宋金鼎著.李商隐诗今译:海燕出版社,2012.08:第128页
雪泥:积雪融化,道路泥泞。
陈仓:县名,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改名宝鸡。碧野鸡:糅合陈仓故城宝鸡神祠及益州之碧鸡之神。
“”这两句先写冬日的阴冷景象并点明诗人的去向。“阴云”可连绵延续“百里”,亦见冬日昏暗无光之极。“覆”字又状尽阴云低垂之态。“雪泥”写初冬的雪易于溶化,落地之后和泥土融成“雪泥”,使路程更为难行。这句诗表面摹写路途雪泥交加的冬景,实则以此灰暗的色调揭示自己离别友人时依恋不舍的压抑心情。由于诗人此番赴兴元入令狐楚幕下,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令狐楚是文宗时的朝廷元老,又是一位有名的骈文家。李商隐第一次谒见他时年仅十六岁。十年来不断得到他的奖掖和资助,以致使李商隐得以迅速成长并考上进士。所以诗中不宜过多渲染消极气氛,故而次句“行人只在雪云西”就显得比较飘洒、轻捷。上句已言“阴云”有百里之阔,现又言诗人只在“雪云西”,故今日虽一时分别,却无须多时即能重新见面。因为兴元只在长安附近,往返极易。这句诗一改前句沉滞的气氛,使诗作的情感顿时转为温馨起来,仿佛是诗人在劝慰友人:你我之间只有一云之隔,无须过度悲伤,来日自有重聚之时。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又抒发了自己对亲朋友人的殷殷深情。一方面李商隐对于令狐楚邀其入幕,并且可能导致从此仕途通达,是极感兴趣的;但另一方面,他对亲人特别是母亲,还有弟妹及其他亲朋也是十分眷恋的,因此才拖延了入幕的时间。以上李商隐在对待亲情和仕宦问题上的矛盾心理,便是这首诗后两句的创作思想基础。他既为自己能大展宏图而兴奋不已,同时亦情不自禁地沉缅于天伦之乐和友情相聚之中,故人还未到兴元,就在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乡情了。
这首诗在艺术上可以说很有李商隐初期诗作秾丽挺拔的特色。在叙述离情别意之时,这首诗同其他不少离别诗有较多的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叙述离情别意时能够做到豁达而不过于伤感缠绵,同时还杂揉进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显得颇为飘逸别致。
神刻鬼凿石为门,九锁回环隐帝阍。斸药采芝寻古路,清泉能漱乌能言。
渔子牧儿谈笑新,先生胜日步湖漘。
沙边忽见长身士,头上仍欹折角巾。
豺虎不能宽远俗,山川终要识诗人。
芦丛如画斜阳里,拄杖相寻无杂宾。
宜州谑谶竟非讹,墓道荒城宿草多。一代党人悲孟博,中天诗派并东坡。
空堂岁晚陈鸡黍,古屋秋深挂薜萝。二十四家谁续订,南诹宗嗣近如何。
竹雪寒声泻,山禽好语来。空余腊月酒,拟访石亭梅。
野水宜舟楫,春云费剪裁。从前江海上,今日意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