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归命仰璇极,寥阳太帝居。翛翛列羽幢,八景腾飞舆。
愿倾无极光,回驾俯尘区。受我焚香礼,同彼浮黎都。
猜你喜欢
仙宗司玉历,帝系出璇霄。功业超千载,威灵会六朝。
圣孙严子事,神武耀文昭。游渭衣冠在,违颜咫尺遥。
奉安先上衮,守卫肃中貂。重屋华天篆,棂星屏俗嚣。
麾幢迎宝辇,象魏起祥飙。霞醴充流瓒,芝房陋焫萧。
降升瞻穆穆,謦欬听寥寥。复道悲追汉,灵旗想伐辽。
荐新随四孟,观德序三昭。养慕谐虞氏,声明格有苗。
庭分五行舞,乐奏九成箫。将相旌遗烈,松筠鉴后彫。
肖岩非特说,画阁岂惟乔。寰海名王聚,江湖王气销。
基图传久大,宫阙壮嶕峣。皇泽弥霶霈,群生荷益饶。
侍祠叨旅进,赓颂仰材翘。孝治光青史,琼瑶合瑑雕。
莽风尘、何处系相思,悲来拍长歌。任飘零燕蓟,缠情铅素,饮恨雕戈。
八表同昏咫尺,倾泪注关河。春满台城路,烟柳婆娑。
一霎清明过了,直香犁冷雨,浊滚腥波。尽滔滔东逝,词鬓苦销磨。
乱边烽、雷车鼍鼓,横剪陵、甚日伏天魔。空凝伫,棹松花月,曲港轻蓑。
魂兮归来,招具该备,胡为不归?底去君恒干,旋入雷室,舍君乐处,投彼雄虺。
纵目长身,封狐大蝮,日夜悬人戏以娱。君何乐,尚彷徉旷野,徒自遗菑。
须知砥室琼篱,有兰膏明烛耀罗帏。更瑶浆蜜勺,甘辛味合,吴歈郑舞,二八容齐。
江水湛湛,丹枫岁岁,千里江南应暗悲。君何往,趁修门未钥,归去来兮。
梨云无梦倚黄昏,薄倩朱铅蚀泪痕。宿酒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暖返冰魂。
茜裙影露罗衣卷,霞佩香封缟袂温。回首孤山斜照外,寻真误入杏花村。
閒看千丈雪,飞下玉台山。争知白沙子,不是南华仙。
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
在古典诗词中,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从楚辞《渔父》起,多不胜数。古代诗人常把渔夫视为隐者形象。一般写渔夫的作品多客观描绘其飘然物外、自得其乐,而钱起这首五古却写了“与渔者宿”,别出蹊径,饶有新趣。
诗的前六句写爱渔者的居住地。诗人漂游在外,到了蓝田溪渔者的住处,觉得找到了自己追寻的理想境地。本来就是“独游屡忘归”的,何况此时到了一个隐者栖息的地方,则更感到得其所哉。这里有清泉明月,有隐逸高士,境合于心,人合于情,自然更是心惬神怡了。诗人描写对蓝田溪的喜好,层层推进,“况此隐沦处”,意为更加“忘归”,继而以水清可以濯发,月明使人留恋,进一步说明隐沦处的美好。
最后以“更怜垂纶叟”,更爱那老渔翁,归结到愿和渔者同宿的期望上。隐处的好,就在于这里“清”、“明”、“静”,作者将这些意念以特有的景物予以编织,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图景。
诗的中间四句写与渔者宿的乐趣。诗人与渔者宿,并不是因为旅途无处可栖,而是清夜长谈,得到了知音。谈论之中,渔者飘然物外的情怀,千里沧洲的乐趣,使自己心向往之。“白云心”,用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意,就如柳宗元《渔翁》中写“岩上无心云相逐”以喻隐者之意一样。“沧洲趣”,即隐居水边之趣。沧洲,滨水的地方。古代常作为隐士的居处。诗人与渔者同宿,纵谈隐居之道,遁世之乐,不觉野火烧尽,东方破晓。可见两人通宵煮水烹茗,畅谈不休,其乐融融。
最后两句写与渔者不忍分别之情。诗人为此时分手如飞禽各栖其枝而叹息,不知何时再得相遇,惆怅不已。由此又将与渔者宿的感情推进一层。
古代诗词中写隐士多写不遇。隐士隐姓埋名,遁世避居,要写时往往“以影写竿”,如唐代贾岛的《访隐者不遇》,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陆畅的《送李山人归山》,宋代魏野的《寻隐者不遇》等等。
如要写相遇之人,多写渔者、樵者、耕者,而很少如钱起这样写与隐居的渔者同宿的。钱起这样写,增强了人们对隐者的生活与情志的真实感,同时从诗人吐露的与渔者同宿的投契、眷念上,表现了他的胸襟。
向来云榭倚阑干,兴已遥驰郭外山。风伯如嫌俗驾至,禅房疑为病夫关。
铃斋倦卧眼界寂,诗社免陪心境闲。蜡屐何时破吾愿,与君舒啸翠微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