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春木叶未蒙笼,西望天涯几日通。
商洛山间白云起,行歌思见采芝翁。
猜你喜欢
一年两蹈西山路,西山笑人应鲜语。
胸中百解朱墨尘,两卷珠帘无半句。
殷懃买酒谢西山,惭愧山光开我颜。
鬓丝浑为催科白,尘埃满胸独遑惜。
黄尘飞白日,黑雨洗青山。水静渔舟渡,林深倦鸟还。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元稹此诗描写樱桃花,就全诗来看,意境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明艳、清晰的视觉感官体会,描写静景,却能给人以动态的体验感。另外全诗不过寥寥几句,但简明凝练,描景抒情,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第一句“樱桃花”开门见山的推出所要描写的景物。第二句马上承接上一句并运用一系列的量词由一到二到千万,恰似人的视线般由远及近,由一处及整体。这样的描写手法立马使静默沉寂的樱桃花有了一种爆发般活泼、热闹的气氛,恰拟于宋子京“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却又比宋句写的更含蓄,若绵酒般可令人回味无穷。第三句笔锋一转却是睹物思人,“花砖曾立摘花人”便是物是人非,然而无论作者或读者却都能将摘花人的形象还原回樱桃花枝下的花砖上面。于是便有了最后一句:一袭罗裙,红艳似火,花衬人娇,人比花灿。素手若玉,皓腕凝霜,折花微扬,婷婷玉立,回眸嫣然一笑,热情似火,瞬间黯淡了周围。
然而片刻的恍惚过后呢?却是油然而至的失落。譬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喧闹开着的花儿,那一池的活泼美丽,终却只化作了一句叹息:“那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又譬若六一居士的《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如火般的樱桃花渲染出来的热闹却愈发衬出一份斯人不再的惆怅与落寞来。写乐景,喻哀情,恰似我们读完这首诗后没由来的失落一样,我们不知何时,似也陷入了无尽的回忆之中。
草书之妙谁绝伦,我欲从之羞效颦。平生两手硬如铁,空有苦思凌风云。
罗夫子,君不闻草书在意不在文。十年摹写未必似,偶然落笔还通神。
人道张颠看剑舞,公孙大娘出谁门。始知骅骝别有骨,世上岂复曹将军。
罗夫子,君不见陈士谦,温元善。芙蓉颜色杨柳姿,能使市上黄金贱。
今人好尚乃如此,有眼何须辨真赝。罗夫子,眼如电。
生来四十年,阅遍图书五千卷。向来得我书,赠我一匹锦绣缎。
吾观少陵有诗史,看君之诗宛相似。包罗巨细成大家,上穷伏羲下元季。
秋姜冬桂老愈辣,翠竹青松寒不死。君诗在格不在辞,肯与时人斗红紫,吾观草书亦如此。
罗夫子,君莫疑,眼中磊落非君谁。紫阳之书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卮。
虫书鸟迹不复识,见此再拜真吾师。君今长驱我戈倒,缩手不搏生蛟螭。
长安城西纸贵贱,吾欲买断防君嗤。
老子平生何所有,半轩蜗壳一乾坤。病躯岂敢求他顾,老马聊知得自存。
屋后居山那计破,溪当濯足不言浑。高僧果许频来往,落尽岩花自扫门。
边城巡幸驻天兵,铁骑如云势莫婴。一鼓即成除暴绩,六军俱奏凯歌声。
远颁凤诏初回驭,遥奉銮舆喜入京。圣主实同天地德,万年一统乐升平。
梦锡更时事,恢然君子儒。节之琼树枝,秀气发扶疏。
昌龄出相家,谦谨乃绳枢。三人于交游,得一固有馀。
日暮俱访我,止驾共踌躇。四天忽阴沉,风声若江湖。
寒色尚可畏,促膝同附炉。高密酒虽贵,为君开一壶。
拳栗自东越,殷榴从上都。羹烹历山蕈,脍斫注沟鱼。
鲜蛤寔海错,肥羊非市屠。后食淮南莼,此皆北所无。
主人不敢爱,且以为宾娱。梦锡饮中豪,节之亦其徒。
昌龄稍奸黠,我劝势颇粗。左手扼其肩,右手进觥盂。
勉强为我尽,淋漓满衣裾。醉坐各忘去,蓬烛已见跗。
幽谈入鬼怪,巧谑相揶揄。勿言轻此乐,此乐胜笙竽。
明朝酒醒后,相对礼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