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只争一水是江淮,日暮风高云不开。
白鹭倦飞波政阔,都从淮上过江来。
猜你喜欢
超绝柳州句,粗疏郑谷诗。
扁舟钓台下,曾见雪初时。
罗刹江头快雪晴,好山多在凤凰城。绣衣行部归来晚,不遣沙边白鹭惊。
冻云垂地风栗冽,万里江天暮飞雪。
九华何处正嶙峋,琼树瑶林斗明洁。
扁舟突兀依寒芦,朝来残酒犹半壶。
夜寒独酌不成醉,卧听宿雁鸣相呼。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明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遮住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
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之情。
越客无媒倦出燕,知音吾愧托朱弦。一生游侠千金尽,十日看花九醉眠。
赋拟凌云推狗监,夜投明月骇龙渊。他乡见面愁俱破,击筑酣然为汝怜。
经筵冠佩尽名流,邹子明经众所优。出宰遐方非小绌,荣亲晚节更何求。
云明五岭千重驿,风送三江一叶舟。元戴功名皆分内,榕阴深处是容州。
吾君神武定中朝,丞相勋名冠百僚。汉室兴王推邓禹,唐宗开国任房乔。
江淮草木知名旧,吴越山川辟地遥。好向龙楼扶赤日,便观麟阁近璿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