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近来湖上风光改,古迹三贤亦就迁。
独有菊泉能定力,岁寒坚守此山前。
猜你喜欢
二龙争珠不必求,顶上之珠何足留。摩尼之珠不必识,衣里之珠何足收。
广南自有镇海珠,白月黑月分形模。无求无得珠不露,囧囧璧月生珊瑚。
而今四海呈珠者,俊快不在仰山下。若谓纵横不犯波,争奈龙王按剑何。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zhù)。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wán)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
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
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
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
参考资料:
1、华忱之喻学才.孟郊诗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4页
田中郎: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妾:古代妇女的自我谦称。田中女:农村的劳动妇女。
秉:执持,操持。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机:织具也。杼:织布的梭子。
日:每天。疲:衰竭。息:停止。
纨素:精致洁白之细绢。著:穿。蓝缕:破敝衣裳。
官家:指地方政府。一说官家谓帝王之家。榜:布告,告示,此作动词,张贴告示。索:要求。栽桑树:指栽种桑树养蚕取丝。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社会,但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女织”是相对的大多数劳动妇女白天是“田中女”,晚上要“秉机杼”。这种现象许多纺织诗都有所反映,如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女主人公白天劳累已疲惫不堪,晚上还要不停地当窗织纨素。如此劳碌,自己穿的却是“蓝缕衣”。那么她辛辛苦苦织的纨索哪儿去了呢?“官家膀村路,更索栽桑树。”官家已贴出告示,要农民植桑养蚕任其挥霍。至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官家”就是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真正根源。史载,当时官府除了征收正税外,又有“杂调”,更有所谓“临时折估”、“临时索取”,丝茧税也随之加重。
诗的开头直呼“夫”,似乎“妾”是怨恨自己嫁给他不曾有一天好日子过。最后笔锋一转,揭示出自己受苦的真正根源。全诗借用织妇的口吻,语言直白如话,诗意层层逼进。明里是“闺怨”之辞,暗里是刺官之语。诗人通过“指夫说官”的手法,含而不露地给敲骨吸髓的统治阶级一击。
清机历掌,同道方知,格外称提。徒劳陷啄,句中有句。
埋没已灵,句中无句。藏身北斗,拈灯笼向佛殿里。
即且置将三门来,灯笼上又作么生。自是觑不见,刚道有遮护。
雨余林气静,山晚日光斜。
野店依孤树,村桥卧断楂。
马嘶遥涧水,犬吠隔篱花。
白首锄云者,春风自一家。
虹桥春去游踪断,野寺东风几岁华。凄绝扬州旧公子,雨窗和泪写桃花。
泪点为诠红,曾踏天街柳絮风。执手松庄春恨晚,冥濛,倦向河山数晋宫。
逃世转情浓,破衲闲披觱篥中。说是道人终不信,豪雄,白发难令酒榼空。
鋀饤蔬槃已竹萌,如何布过未催耕。
牧儿懒散骑牛过,游子牵连信马行。
秧际窥鱼翅白鹭,花间捎蝶下黄莺。
东风岁岁添新绿,独我霜髯多峁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