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冬梅岭上始吐葩,冬雪霏霏六出花。冬日吟诗真可爱,恰逢寿母祝龄遐。
寿母英钟箕山秀,济阳母德蔑以加。德者获福寿者酬,祝以多三大非誇。
我自东方遥望气,婺星烂照海之涯。海人笑指波澄处,天风吹渡挂星查。
查中物色几曾见,火枣交梨杯紫霞。霞杯一献歌声起,笙簧箫管和琵琶。
白鹤青鸾相对舞,扶下仙姬会君家。君家今日西池会,七旬又进五年华。
遥知人瑞长健饭,不须捣药炼丹沙。群公要纪萱堂算,听之龟息视松芽。
猜你喜欢
钟山何奏歌,降下西王母。圭海何泛舟,载来介寿酒。
酒果献奇珍,金桃盘上有。酒后报加餐,饭熟胡麻久。
游行健在身,看花开笑口。上寿子若孙,佩瑶又佩玖。
锦帨最高悬,无能出其右。朱履醉三千,绅士半亲友。
今朝好帨辰,阳月岁一丑。月将十分圆,何止光八九。
君须记,葭月前,菊月后,歌以诗,侑以斗。此日共称觞,频年齐拜手。
添进廿五筹,便届百龄寿。
冠盖尘沙得我憎,脱巾聊喜发鬅鬙。
素娥东涌行空阔,清吹南来扫郁蒸。
团扇正闲看破墨,矮床欹卧怯文藤。
扁舟归去应尤乐,莫羡金盘赐苑冰。
陇头禾偃乳乌飞,兀倚征鞍倍忆归。正值江南新酿熟,可容闲却老莱衣。
曾因犯律杀爱卒,每为养士挥千金。关南豪杰有如此,太息谁人知苦心?
篱落三间屋,桥西野老家。芦环一畦菜,岸绕几重花。
此地无尘梦,闲情阅岁华。衰翁几事息,拟种邵侯瓜。
归情已在雁来先,一就江程几日旋。翻恨桃花三尺水,送人直上广陵船。
帷(wéi)飘白玉堂,簟(diàn)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xiāo)萧发彩凉。
阵阵细雨好像是白玉堂飘下的帷帘,又像是从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竹席。
当时的神女沐浴披拂着光彩照人的秀发,就像这是气氛变得清凉的细雨。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26
2、李商隐著黄世中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21-22
帷:帷帘,这里指细雨从天而降,形同疏帘。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簟:竹席。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
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萧萧:清凉的。发彩:形容秀发光泽华润。
这首诗笔法全属正面铺陈,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写得灵活而新鲜。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蔚蓝清澈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好像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像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盈灵姿。接下来,诗人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
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情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达凉意,如同作者眼前洒落的细雨。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引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情态的虚拟想象,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比较起来,于这首诗主题相似的《微雨》偏于写实作风,而此诗则更多浪漫情味,从中反映出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