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tóng)。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赤精斩白帝,叱(chì)咤(zhà)入关中。
两龙不并跃,五纬(wěi)与天同。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hān)歌大风。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cí)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
沉湎(miǎn)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chī)嗤阮(ruǎn)嗣(sì)宗。
帝位如鹿奔于荒野草地之中,豪杰之士若逐飞起的蓬草一样穷追。
项王雄气盖过世界,双目明亮炯炯有神。
指挥八千人自江东而起,畏行于天下。
高祖被酒夜斩白帝子,风云叱咤进入关中之地。
两条龙不能并而跃起,天上五行之象也是这样。
楚王被消灭未得展雄图,汉王兴盛得以成就王霸之业。
手提宝剑平定天下,回归家乡纵酒击筑而高歌大风。
往昔君临广武,双方集结众兵欲以决一雌雄。
为天下而不顾家,如果你项王要烹我太公,也请你分一碗汤给我,我父亲也是你的父亲。
战争已过留下的只有古迹,当年战时军营的围墙在高空之下早已倒塌。
高祖如猛虎号啸于洞壑,又如饥饿的雄鹭鸣叫于秋日高空。
云气腾翔布列于阵前,腾腾杀气如长虹一样威吓。
平定祸乱属大圣人所为,浅骊而迂腐的儒士哪里能受此大任。
阮籍沉湎于酒中呼刘邦为竖子,这种狂放偏激之言是不公正的。
身在曲折的黄河我抚掌而笑,阮嗣宗真是很可笑。
参考资料: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84-88
2、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1-773
秦鹿:用“逐鹿”典故。
双瞳:传说项羽眼珠有两个瞳孔。
呼吸:一呼即来的意思。
赤精:刘邦感赤龙而生。汉叱咤:发怒大喝。
两龙:古以为天子是真龙,并世不能有二龙,两龙并世必然相斗。此指刘邦和项羽。五纬: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星。
八极:指天下最边远的地方。歌大风: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回家乡,大宴家乡父老,酒酣,刘邦击筑而歌《大风歌》。
连兵:兵刃相连,指正面交锋。
拨乱:治平乱世。
沉湎:沉思遥想。
嗤嗤:嗤笑。阮嗣宗:即阮籍。《广韵》:“嗤,笑也。”《三国志注》:阮籍,字嗣宗。《魏氏春秋》曰: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首诗借楚汉对峙的古战场遗迹,评论乱世英雄项羽、刘邦的成败,阐述拨乱反正的经验,总结“拨乱属豪圣”的历史规律。诗人的见解与司马迁略同。但由于诗人不受儒家传统观念的约束,也能超脱世俗的功利观念,因而既肯定项羽刘邦的成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从天意、智力、功业结合分析,赞扬刘邦兼有豪杰和圣人的气质,指出只有这样的豪圣才能完成治平乱世统一天下的任务。这就比司马迁所说的论述显得透彻明确,而与阮籍鄙薄刘邦的观点根本相反,更无论同情项羽失败、嫌恶刘邦等偏见迂论。因此此诗的史论观点虽不免历史局限而拘于英雄史观及天命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独到的,杰出的,具有辩证精神。
此诗既具有叙事诗的结构,又充满抒情诗的实质。全诗叙述古迹有关的历史人物和眼前景象,抒发诗人的情怀和感触,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提炼精美的语言,铸成不同的艺术形象,错综而层次清楚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整体结构犹如乐府歌行,有头有尾,夹叙夹议,从秦亡开始,讲到阮籍的感慨。安排得当,层次分明。全诗分为两大段,前十四句为第一段,概述秦亡后的楚汉兴亡成败的历史;后十六句为第二段,缅怀广武古战场楚汉相对峙的历史。前段基本采取叙述方式,后段基本采用评述方式。运用多种手法,通过鲜明形象,以完成整体结构,表达主题思想,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对现实的超然态度,对历史的洞然见识,对诗歌艺术的卓然才能,构成了这首怀古诗洒脱超逸、豪放豁达的独特风格;也使它充满了乐观开朗的情绪,具有抒情诗的实质。
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
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
啼号升斗抵千金,冻雀饥鸦共一音。
劳汝以生令至此,悠悠大块果何心。
这组诗描述了这样的情景:皑皑雪中,寒风凛冽,行人稀少,只见一位衣服褴褛的卖菜老人,伛偻着身子,挑着箩筐,踏着冰雪,走门串户,嘶哑的叫卖声,颤颤悠悠,回荡在大街小巷。这是一幅“雪中叫卖图”。
“携箩驱出敢偷闲”,首句发问,一“敢”字道出卖菜老翁的无可奈何。二句对不敢偷闲的原因未作回答,而直写“雪胫冰须惯忍寒”。雪胫,指被埋于雪中的小腿;冰须,结着冰的胡须。前者极写雪之深,后者极写天之寒。而一“惯”字把卖菜老翁饱经风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无论雪再大,天再寒,卖菜老翁总是要挑着箩筐,走街穿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卖菜老翁天生并不是这样一副苦命,当然他也想坐在温暖的屋里和亲友围炉畅叙。三句再问,四句不作正面回答,而用“忍寒”、“忍饥”作比较,一个“犹可”,一个“难”,个中原委,无需多说,读者自可品味。对于一般人来说,忍寒、忍饥都是难事。但对于卖菜老翁来说,寒冷已经算不了什么,可饥饿实在难熬。可见他过的是怎样一种饥寒交迫的生活!
卖菜老翁的叫卖声多么凄厉,简直和受冻的雀儿、挨饿的乌鸦的叫声没有什么两样,叫声之苦,让人不堪去听。苦苦地叫卖,为的是多卖出一些鱼菜。一升一斗的粮食在他看来,就和一千金那么难得,也许冻饿了一天的妻子儿女在盼着他换些粮食回家开锅呢。对于关心民生疾苦的范成大来说,听到这凄苦的叫卖声,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因此,诗人感慨万分,愤愤问天:“悠悠大块果何心?”大块,指大自然。《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意思是说,大自然负载着我的形体,它用生命使我劳苦,用老年使我闲适安佚,用死使我安息。这里仅用此意,是说,生活竟然使人劳苦到如此地步,悠悠苍天啊,你到底安着什么心呢?这里是同情,是怜悯,更是控诉。一个封建士大夫文人能够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穷人民鸣不平,实在难能可贵。
范成大29岁中进士,历任徽州司户参军、吏部员外郎等职,官至参知政事。官位不浅,但他关心社会现实,同情人民苦难,留下相当多诗篇。如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咏河市歌者》以及这两首绝句,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心,和唐代白居易著名的《卖炭翁》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