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晴日春风花气浮,少年嬉逐满扬州。谁怜居士身常病,独坐空船理白头。
猜你喜欢
戢戢乱峰里,一峰独凌天。下看如尖高,上有十里泉。志人爱幽深,一住五十年。悬牍到其上,乘牛耕药田。衣食不下求,乃是云中仙。山僧独知处,相引冲碧烟。断崖昼昏黑,槎臬横只椽。面壁攀石棱,养力方敢前。累歇日已没,始到茅堂边。见客不问谁,礼质无周旋。醉卧枕欹树,寒坐展青毡。折松扫藜床,秋果颜色鲜。炼蜜敲石炭,洗澡乘瀑泉。白犬舐客衣,惊走闻腥膻。乃知轩冕徒,宁比云壑眠。
奇绝匡庐境,芙蓉翠万重。云迷白鹤观,日照紫烟峰。
虹影悬晴瀑,鸡声透晓钟。何当谢羁束,林下散閒踪。
夏日茅斋里,无风坐亦凉。竹林深笋穊,藤架引梢长。
燕觅巢窠处,蜂来造蜜房。物华皆可玩,花蕊四时芳。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wǎn)似归。
可怜汾(fén)上柳,相见也依依。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参考资料:
1、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可怜:可爱。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不向残阳逐倦鸦,暂依新月隐梨花。玉关霜被将军颔,银剪春裁浣女纱。
玄鸟色移新亳社,乌衣名改旧王家。令人转忆昭灵合,曾睹瑶钗压鬓斜。
一月得笑才四五,十事败意常八九。
国中谩说无双士,天下元无第一手。
平生爱酒恨小户,半世为文真弊帚。
劫灰处处吊兴亡,宿草年年哭交友。
君看丈夫得意时,大冠如箕印如斗;一朝弃去岂复论,衣破何妨露双肘。
有时采药二室间,亦或钓鱼五湖口。
死来万古一熟眠,安用虚名传不朽!
重门临驿路,几向月中开。
殿势江山合,钟声云水来。
长吟松溅瀑,久定石生苔。
九品金沙观,青莲次第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