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瑛丽芙蕖,造化工且奇。
辉彩向星河,结根在天地。
临飚无馨香,御雨不离披。
朝霭发翠华,暮云生碧姿。
鼎湖几荣落,华岳何盛衰。
独尔谢群芳,自将天地期。
猜你喜欢
人死猿亦亡,碧峰空崔嵬。
六龙驭圆景,巨壑流红埃。
今亦看诚古,后还思悲哀。
兹山俯南涧,水洁影如颓。
春筱生嫩筠,秋兰变枯荄。
方新林下寺,吟此心悠哉。
乾坤持中枢,动运非物图。
欝欝彼灵鹫,飘飘如飞凫。
层空累怪石,古木生其膚。
仁虎终安栖,白猿时号呼。
钱源注鲛室,谢月扬天衢。
曩喆多遗尘,清风来四隅。
灵峰天竺寺,水向南北流。
源远无竭时,石渠平且修。
潭洁照台馆,岸滋蔚松楸。
晚霁起长虹,夜寒吟潜虬。
余居山水中,炎夏长如秋。
飞梁会一泻,清响出林邱。
武林神仙宅,代有隐者游。
谷静云性闲,源长水涵幽。
吾居余十年,自足忘百忧。
岂嚼不死草,夙陪无生俦。
道惭情未损,身与世为雠。
安得会昔人,竹枝歌中秋。
嫦娥戏仙桂,掷子落人寰。
秀颖发矫林,芳馨胜远山。
兔边甘百上,鸟外谁一攀。
月里催人老,云根伴余闲。
余霞照海甸,高翠暖湖关。
康乐不在哉,猿来空庭间。
人死猿亦亡,碧峰空崔嵬。六龙驭圆景,巨壑流红埃。
今亦看诚古,后还思悲哀。兹山俯南涧,水洁影如颓。
春筱生嫩筠,秋兰变枯荄。方新林下寺,吟此心悠哉。
又名: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miǎo)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我独自一人来到这江边的高楼,我思绪纷然好像有满腹的忧愁。我看见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
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要知道这江楼水光相接的风景,和去年所见一样幽美一样轻柔。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3.
江楼:江边的小楼。感旧:感念旧友旧事。思渺然:思绪怅惘。渺然:悠远的样子。
依稀:仿佛;好像。
此诗是唐人赵嘏的作品,原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徐竹心先生认为: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好诗。
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形象地表现出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而对于诗人在夜阑人静的此刻究竟“思”什么的问题,诗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将笔移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吧。然而,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非常欢快的。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写到这里,诗意豁然开朗,篇首“思渺然”的深远意蕴得到充分展示,诗人江楼感旧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才会有余情余味。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促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朋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