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自抟苍壁自抄书,雪乳一瓯香一炉。
有得俸钱无吏青,如公官况世间无。
猜你喜欢
不见王孙今九春,新词丽曲夹心神。
只言风月平分破,却是江湖一散人。
桂魄(pò)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yīn)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
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参考资料:
1、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598-599.
2、方笑一评注.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343-344.
3、沙灵娜译.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9:405.
桂魄:即月亮。相传月中有桂树,又月初生时的微光曰魄,故称初生之月为桂魄。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已薄:已觉单薄。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殷勤弄:频频弹拨。空房:谓独宿无伴。
首句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讲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实写女主人公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心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内心处的秘密。
末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主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深刻的刻划,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雪花飞尽江头芦,秋崖有屋窗未糊。
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与留须臾。
传观玉帝整严卫,杂沓环佩纷前驱。
梦随姑射扣瑶陛,身入阊阖排银铺。
明毫一色宝阶净,端木六出琼林孤。
绿章封事见名姓,白霓仙子轩眉须。
乃知天喜爱民尹,分此雪与耕田夫。
山川尽入古图画,园林已作春规模。
逢船谁可载书共,松醪未拟炊书沽。
金仆姑寒忆战士,玉玲珑暖无歌姝。
煮茶安用碧跳脱,眠蓑自胜红氍毹。
盟鸥久与说心腹,买犊大欠耕膏腴。
频年岁入少生计,何日诏下蠲田租。
甑尘但忧脱粟饭,瓯滑未议羹莼鲈。
群公岂堪立仗马,贱子只跨寻诗驴。
第令吾民不知馁,如彼蔡人何足诛。
冲寒索米徙者众,啼饥载道携其孥。
边烽有警事方尔,民瘼未轸天地无。
辕门谁曳丈二组,羽书夜下尺一符。
少迟兽狝渤海盗,当复蚊浮高阳徙。
平淮有碑徜须刻,笔墨可但唐宗儒。
江干往往腊不雪,今喜纷纷才孟冬。
乃知王泽寝及远,益明天意先在农。
有年预可慰四海,大瑞且当闻九重。
况此湖山满清思,与君交唱若为慵。
高门寒沼水连云,鹭识朱衣傍主人。地肺半边晴带雪,天街一面静无尘。朝回座客酬琴价,衙退留僧写鹤真。从此几迁为计相,蓬莱三刻奏东巡。
吾闻殃祥以类至,禽虫草木能表异。君家有莲并蒂开,童稚欢呼作如意。
如意原是吉庆语,感召还从人事致。羡君兄弟日怡怡,天遣花神一献瑞。
不见田氏堂前荆,倏忽枯荣谁能閟。摄成图片珍重藏,留作他年祥符记。
毵毵嫩绿垂杨短,冉冉晴沙御堤软。骅骝行惯稳不惊,圉人徐牵不教远。
飞黄食料三品丰,青丝络首飘风騣。曾见沙场征战苦,方知此物是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