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来谁露真消息,教外别传要端的。黄龙佛法付儿孙,临济宗风本奇特。
珍重天童老古锥,声名四海日星垂。当年一喝狮子吼,狐狸望风而避之。
直截机锋难凑泊,摘叶寻枝何太错。满堂龙象竞交参,侧耳惟聆师一诺。
虚空扑落水流东,护塔松楸长旧丛。龟毛拂子三千丈,光彩流传太白峰。
猜你喜欢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
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
著足万松关,东州第一山。
听泉穷地脉,历栈近天颜。
奎画疏烟外,钟声远树间。
衲翁曾有约,分我片时閒。
山对面蓝堆翠岫(xiù),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zhuó)雨蒹(jiān)葭(jiā)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对面山上弥漫着一层蓝色的烟霭显得翠色越发浓稠,齐腰深的草染绿了沙洲。傲霜的橘柚茫茫然一片青苍,被雨水洗礼过的芦苇显得分外俊秀,隔着滔滔江水隐约可以看到远处的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意的,是那几片到处飘飞着的枯黄凋残的败柳叶儿。
参考资料:
1、李伯钦编;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16.03:第205页
2、张根云译注.元曲三百首精编本:商务印书馆,2015.05:第115页
沉醉东风:曲牌名。湘阴:今湖南湘阴,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蓝:蓼蓝,一种可制作染料的草。岫:山峰。濯:冲洗。潇湘:潇水、湘水,湖南的两条大江。此处以潇湘指洞庭湖一带。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这两句写的是远景。在“山对面”行走,作者看到对面山上层峦叠翠,路边的小草已长至人的半腰高,染绿了整个沙洲。一个“堆”字将山的颜色由“兰”至“翠”的情形写得有层次感,生动形象。一个“染”字将草的颜色写得型艳欲滴,同时也写出了草之多、之广。“齐腰”一词不仅说明草之高,草长得茂盛,同时也与前句的“对面”两相照应。透过优美的景色,可以感知诗人愉悦的心境。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写的是近景,这才真正体现出了秋意。秋天里,果实累累,成熟的橘柚,颜色青黄相间,傲然挺立在秋风中,被秋雨洗涤过的芦苇,花开丛丛。诗人描写的清新爽朗的景象以及橘柚的颜色,展现了一幅南方的初秋之景。这两句隐隐透露出诗人喜悦的心情。“隔沧波隐隐江楼”,诗人站在江边远眺,隔着烟波浩渺的江面,隐隐看到了矗立在江对面的高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毕竟是秋天到了,虽然还有青青的草木,但万物还是开始零落,几片黄叶儿和残败的柳树告诉诗人湘潇的秋天到了。“几叶儿传黄败柳”一句写得秋意盎然,而“点破”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既有突然之意,又有自然而然之感。看到翠绿的山峦和青青的沙洲一片生机勃勃,诗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秋天要到来,直到看到几叶败柳,诗人才恍然大悟,自然之景再生机勃勃,但毕竟秋天到了,该到它掉落的时节了。
这首小令远景近景结合,意境高远、广阔,基调明快,生机勃勃,只是在末尾处顺其自然地露出点点秋意,富有特色。
再拜孤坟奠浊醪,春风斜日漫蓬蒿。扶持自出轲雄上,光焰宁论万丈高。
临川堂上看飞鸿,十载西州一转蓬。亲老家贫初有累,才疏意广卒无功。
奸雄颇忌孔文举,富贵何如张长公。满地尘埃浮世狭,一帆思驾五湖风。
仙方上品夸灵种,忽怪灵芝拆紫苞。
玉泽返婴看验术,少微山是小三茅。
暂别东牟,西游登郡。万灵遥列金乡。无穷仙眷,空外总呈祥。
休道蓬莱路远,诸真圣、都会芝阳。星坛下,凉天静夜,云宴礼虚皇。
十方同法会,丹诚对圣,出罪行香。度九幽离苦,悉睹三光。
见在俱蒙福祐,沾甘露、同免灾殃。逍遥乐,圆坛罢散,齐唱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