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晶帘下玉尘埃,旋逐风姨去又来。应审素娥殊有待,已悬飞镜上瑶台。
猜你喜欢
宸奎犹作麝烟浮,便舣归航结小楼。何处访求三岛路,径须图画百花洲。
黄金殿里鹓鸾梦,白鹭江头草树秋。天上归来辋川住,世间那有此风流。
盗贼浮生困,诛(zhū)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hè)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因盗贼作乱致使民生困顿,因官府盘剥致使百姓坠入贫穷。
空荡荡的村子里只能看见飞鸟,惨淡的落日下空无一人。
走在山谷中凄凉的风扑面而来,注目松林时冷露滴湿了衣襟。
从这遥远的北山回头遥望,依稀可见弥漫战地的滚滚黄尘。
参考资料:
1、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杜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08月北京第1版:第315页—第316页
2、韩成武、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1090
北崦(yān):是指东屯北面的山。盗贼:措一切叛唐作乱的人,如拥兵叛乱的安禄山、史思明,以及四川的崔旰,侵扰内地的吐蕃。浮生:这里指长期漂泊的作者自己。诛求:指官府盘剥。
异俗:风俗特殊,指当地百姓。夔州百姓有些特别的风俗习惯,作者感受较突出,所以诗中屡用“异俗”、“殊俗”字样。
步壑:在山谷中行走。
远山:指极远的地方。
首联,诗人就痛斥这帮“盗贼”,竟把可怜的百姓弄得如此贫困。他们一味“诛求”,使这小小的山村空无一人。“盗贼”一词,在杜集中出现近百处,一般都指安史叛军,寇掠中原的外族将士,各地贪官污吏等。这里显然是指蜀中贪官恶吏。正是这批家伙,比形形色色的老虎更凶狠,逼得百姓逃亡。“浮生”,指多灾多难的百姓,他们到处逃亡,就像那些飘浮水面,不能扎根的浮萍。“浮生”本《庄子》里的词,意思是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说人之生世日“浮生”。杜甫借指被搜刮得一无所有,到处逃亡的百姓,很形象。“诛求”指盗贼们对百姓的残酷搜掠。“异俗”,指东屯山民们的特殊生活习俗。由于太穷,他们的贫困生活方式,杜甫从未见过。
颔联、颈联描写北崦荒凉景色:夕阳照着“空”荡荡的“村”舍,“唯见鸟”飞,“未逢人”影。诗人信步走来,观察了很久。北崦一带,确实是个无人村。江峡潮湿多露,野风迎面吹露水滴在身上,使诗人思索得很深很远。
末联,杜甫浮想联翩:远山回首,遥望“战地”,惟见黄尘滚滚。诗人从东屯北崦看到了普天下受战伐之苦的百姓,他们都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首五律构思颇奇,首联直抒胸臆,痛责盗贼的诛求,中间四句写景,末句在诗意上是承接首联,却与上四句自然衔接。转折翻腾,极具艺术和魅力。
这首五律诗格也特殊。全诗八句,每联皆对,却使人不觉。“盗贼”与“诛求”对,。“浮生”与异俗”对,“困”与“贫”对,仿佛形成两种对抗力量,使人触目惊心。中间二联把空树无人景状,写得真实极了。末联远山回首,战地黄尘,亦对得工整。
独居意靡畅,行吟心更伤。晨发望原际,佳气郁相望。
恨无同怀人,跃马陟暾冈。徘徊日忽暮,感叹琴屡张。
山妻出美酒,斟酌为君尝。三觞起孤抱,百忧忽若忘。
丈夫生世间,磊落斯所臧。何须久郁郁,自如陌上桑。
万卷堆中乐有馀,年来种杏绕阶除。开花每见蜂环屋,结实尝闻虎守株。
窗下简编勤肄习,笼中药物富收储。朝廷政在需材急,安用藏名好学居。
使君九万击鹏鲲,肯为阳关一断魂。
不用宽心九千里,安西都护国西门。
余刃西屠横海鲲,应予诗谶是游魂。
归来趁别陶弘景,看挂衣冠神武门。
小树手初种,当年花便稠。
拣枝那忍折,绕径秪成愁。
淡了犹红在,留渠肯住不。
无端万银竹,判却一春休。
渠渠太火门,诸郎盖当世。大匠无弃材,知人亦未易。
阿戎两云孙,骎骎遣人畏。难兄江南秀,美比尝托意。
歘为修文郎,不作活国士。令弟老数奇,禅寂甘穷悴。
时于翰墨场,往往见高致。扬州故时语,弈弈好风气。
独识史君颜,周礼秉早岁。背城几借一,问学晚尤粹。
相逢且班荆,十事欲九异。何须张女弹,端为建康醉。
请抛高门竿,莫反鲁麟袂。花药聘君湖,暄风揽春思。
人生行乐耳,馀事栩栩寐。崇兰有国香,宁以不服废。
虽无双南金,可报绿绮惠。此岂小物哉,吾言未渠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