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道人钟梵久寂寞,倦客弭车聊静便。我亦云山閒衲子,平生香火旧因缘。
猜你喜欢
江城梅子青时节,嫩紫夭红扫地无。
修竹满山连草色,却烦林鸟劝提壶。
平晓春云失半山,濛濛小雨暗江干。寺楼倚遍消残醉,只有春愁伴薄寒。
翠眉长好何曾损,寄语啼禽漫不閒。应为残春足愁恨,长疑蹙破镜中山。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jiàn),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míng)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zhù)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沈括(宋)——《梦溪笔谈》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本站。
鉴:镜子。
差:略微原:推究。
谬陪玉署领群英,独向钟山理旧盟。鸡肋一官怜浪迹,嘤鸣千里别同声。
梅花不隔怀人梦,葵藿宁忘恋主情。自是南枝巢越鸟,看君阿阁凤凰鸣。
春雷一夜天池震,七泽濛濛烟雨暝。数声惊起卧潭龙,怒捲银涛飞万仞。
黑云影里露奇形,鳞甲错落光纵横。须鬐奋张耸头角,烱烱射海双瞳明。
伊谁老手妙无敌,夺得天机归笔力。所翁之后岂无传,只恐惊愁山鬼泣。
龙兮龙兮真有神,须臾变化随屈伸。何当吸尽沧海水,遍泽枮槁皆回春。
天山乳凤飞来小,南渡衣冠又六朝。
劫火自焚杨琏塔,箭锋犹抵伍胥潮。
磷光夜附山精出,龙气秋随海雾消。
惟有宫人斜畔月,多情还自照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