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竹林行尽到松关,分付双松为把门。
若放俗人来一个,罚渠老瓦十分盆。
猜你喜欢
连天叠翠护名山,谁辟松阴数亩间。隐映危楼残戍险,参差鸟道暮樵还。
昂藏不逐星霜老,崛强潜消岁月閒。待看龙蟠风雨夜,依稀百二古秦关。
雨足高田白,披蓑(suō)半夜耕(gēng)。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25-426页
2、郑竹青周双利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通典(中册):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871页
高田:山上的旱田。雨足:雨十分大,充足。白:白茫茫。披蓑:披着草衣。蓑:蓑衣。
俱:都。殊:尤,还,简直。未明:天不亮。
这首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雨足”一句,是说雨水很多,就连高处的田地也积了许多水,而成为一片水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之下,让人想到不合情理。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蕴意深含。可能是由于雨水过多,农夫们耽误了播种的时间,泥水里,又是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虽然“人牛力俱尽弦,但劳动的时间还很长,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农民将如何坚持下去,这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了。这首小诗十分通俗,明白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驽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这一事实,也是封建社会里的中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写照。
这首诗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汉廷无出右,天下举归心。
岁晚雪霜干,春余桃李阴。
班崇贰卿贵,掾落五溪深。
勿谓无回雁,邮传可嗣音。
老来好古尚关心,寺里荒题几度寻。
山鹊报晴窥画阁,水鸡嫌雨上高林,
麦残余冷收春候,楝落轻风滞晚阴。
无限幽怀难肯写,一凭阑罢一间吟。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青春初动忆乡园,春尽那堪思更繁。新竹从看侵薜荔,落花不分掩兰荪。
林閒鹿豕常求伴,溪晚渔樵数过门。莫怪曼容犹徇禄,十年簪绂恋君恩。
多少人间狭路偏,山川还是旧山川。
淡然忘笑兼忘指,嘿嘿真成第一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