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记开山日,炼丹惟葛仙。清泉沿石滴,孤嶂与天连。
只就岩为屋,何须木作椽。
猜你喜欢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这首诗是评论幽僻清冷的诗歌风格。大凡万古言情之作,皆凄切如秋虫之悲鸣;抚写境象,也凄凉如山鬼的零泪。前二句泛叙古今悲情,构造出一片悲愁哀苦的境界。一般认为这两句是在说李贺,因李贺诗中常有“秋虫”、“山鬼”的意象;也有认为指李贺、孟郊二人,因孟郊常以“秋虫”自喻。这两句可解释为泛说全体这类相似风格的诗人。孟郊、李贺都穷愁不遇,作诗都好苦吟,诗风都较幽冷。穷愁本是人生不幸,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何处穷。元好问的态度非常明确,认为应该是“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杨叔能小亨集引》)。孟郊、李贺显然没有如此泰然,寒乞之声不绝于耳,诗境幽冷凄婉。元好问反对幽僻凄冷的诗歌境界,即他所说,“要造微,不要鬼窟中觅活计”(卷五十四《诗文自警》)。孟郊诗歌可谓造微,但他所得不过是秋虫之类幽微之物。李贺也是如此,有些诗篇正是从“鬼窟中觅活计”。孟郊、李贺的这种诗风,与元好问尚壮美、崇自然之旨相背,故元好问讥评之。
后两句“鉴湖春好无人赋,夹岸桃花锦浪生”,正如宗廷辅所说,是“就诗境言之”。“夹岸桃花锦浪生”是李白《鹦鹉洲》中的诗句,元好问借此来形容鉴湖(又名镜湖)春色,展现的是与孟郊、李贺迥然不同的开阔明朗、清新鲜活的境界。“无人赋”三字又表明,他的批评对象绝非孟郊、李贺个别诗人,而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中晚唐贫士文人,特别是与孟郊近似的一些诗人。由此可见,该诗是通过孟郊、李贺来批评中晚唐穷愁苦吟一派诗人,没有盛唐开阔明朗气象,而流于幽僻凄冷。
世路争名利,深山独结茅。安情自得所,非道岂相交。
百尺松当户,千年鹤在巢。知君于此景,未欲等闲抛。
微灯耀残夜,却顾影在壁。几榻虽未移,箧笥谁复觌。
去留何匆匆,存亡两默默。向曙意旋消,宵来更相觅。
榴花困雨不得红,溪荪浃露青烟丛。明朝谁续五丝缕,新月初弯一线弓。
楚国神弦惜往誓,山中桂树思悲翁。纸窗晴日能相借,锦字凭开雾眼空。
鼎彝事业未渠休,鸥鹭寻盟暂与俦。
路入芝岩真绝地,客延蓬岛尽名流。
不辞一洗陶巾醉,更拟双飞谢屐游。
谁赏洪都高阁句,落霞孤鹜唱渔舟。
死到先生世道衰,忍弹双泪看铭碑。
动随天去心无愧,视得官轻事敢为。
他日史书廉太守,四方人哭老宗师。
不知精爽归何处,定在梅花自在时。
短棹吴歌花满川,春帆愁断《蓼莪》篇。小溪蘋藻墦间祭,春雨桑麻墓下田。
黄壤有灵终异土,青山无树半荒阡。伤哉巴峡松楸路,狐兔苍寒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