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方千骑忝藩侯,情味都如寓一丘。客气尽将还野马,机心聊自试沙鸥。
时凭静几随飞蝶,强拂危冠笑沐猴。只向公斋得嘉遁,何须远逐赤松游。
猜你喜欢
地出城隅辟故台,斩茅删竹受良材。
春塘梦草成诗后,画栋飞云式燕开。
一境山形天际望,四时风物坐中来。
府公经构民偕乐,鱼鸟犹知喜躍回。
青锦缠条佩剑,紫丝络辔飞骢。入关意气喜生风。年少胸吞云梦。
金阙日高露泣,东华尘软香红。争看荀氏第三龙。春暖桃花浪涌。
谢逸词是以轻倩婉媚为风格特色的,但是此词则属例外,显得豪迈飘逸,朝气勃勃。这可能是作者抒写壮怀宏愿的少时之作。
上片抒发风华正茂的旺盛意气。“青锦缠条佩剑,紫丝络辔飞骢。”意谓所佩之剑是以青色锦条装饰的,而所骑之马则是用紫色丝绦做成的缰绳。一开头这两句,表现出作者少时,既好读书,又重仗剑交游,颇有李白那种傲岸不群的自由解放精神。第三句更把这种精神明确点示出来了:“入关意气喜生风”。这和李白诗“意气人所抑,冶游方及时”,无疑同声同调,一脉相承。“年少气吞云梦”这一句,再进一步把他的少年意气作了形象化的渲染,与前面一句构成点染写法。“云梦”,为古泽名,在湖北安陆县南,本二泽,合称云梦。司马相如《子虚赋》云:“云梦者,方九百里。”又云:“秋田乎青丘,榜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此处作者显系化用《子虚赋》之语,来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气概不凡。
下片想象科考及第的金色美梦。“金阙日高露泫,东华尘软香红。”“泫”,露光,谢灵运诗有“花上露犹泫”句;“东华”,东华门,为宋东京宫城东面之门的名称。这过片两句意谓:将来赴宫阙廷试高中,宴开琼林,那时空中红日朗照,花枝树叶上的露滴也辉耀着五采,何等惬意;新进士们骑马进入东华门,出游天街,红尘软绣,又何等荣光。这正如苏轼《送蜀人到殿》所写的:“一色杏花红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接着“争看荀氏第三龙”一句,更点明自己确是为雁塔题名的进士,即在幻想中成龙了。按东汉荀淑有子八人,皆备德业,时称八龙。也许,谢逸排行第三(姑作如是设想,待考),便借用荀氏八龙自称“第三龙”。歇拍“春暖桃花浪涌”,既为写景佳句,结得有韵味,也寓有高中之意,表达了作者的自得情怀。《三秦记》云:“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鱼跃而上之,跃过者为龙,否则点额而已。”当时,作者自信未来如鱼跳龙门,定会跳过去而化为龙的,科举仕途将一帆风顺。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尽管他才气横溢,学识渊博,却屡试不第,只得以诗文自娱,少年时的金色美梦彻底幻灭了。
此词具有如此豪迈飘逸的风致,是由它的题材社会意义广泛及作者抒写的壮怀宏愿所决定的。这也说明了,即使如“远规《花间》,逼近温、韦”(薛砺若《宋词通论》)的婉约派词家谢逸,亦能写出豪放词,在词风上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脩竹猗猗月半间,此生赢得占清閒。磨铅勘易未三绝,吐火烧丹欲九还。
骑鹤腰缠空入梦,跨牛髀骨惯行山。秋来閒把诗消遣,敢向骚坛占绝班。
火宅回看好自狂,谁云作戏是逢场。坐中有识春归去,何事流莺带雨忙。
犍为城下牂牁路,空冢滩西贾客舟。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
春雨父母情,惠物侔爱子。润被发华妍,长养助欣喜。
庭垂存腐蕉,土渥芽伊始。斋心临散丝,清虚及窗几。
自怆槁飒姿,均荣固无理。
麟阁图形与世更,唯侯英烈死犹生。斗牛夜焕双龙气,山谷时闻万马声。
瘴雾辄从风里散,枯苗齐向雨中荣。民心恋恋无时已,长共溪流一带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