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带林峦秀复奇,每来凭槛即开眉。
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
猜你喜欢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sāo)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
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问间醒眼是何人?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单的影子。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大声质问苍天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
2、纳兰信德著;闵泽平译.《纳兰信德全集02词集》:新世界出版社,2014:95页
判教狼藉醉清尊(zūn),为问世问间醒眼是何人?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残灺:烧残的烛灰。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清尊:酒器,借指清醇之酒。醒眼:清醒之眼光。
词首第一句以冷风、残烟、烛灰、孤影交织而成一幅孤寂凄凉的室内独居图景。“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他的,只有孤单的影子。他既是自感忧愁如此,漫漫长夜该如何打发。
词的第二句写词人无法派遣忧愁,只能通过借酒来消愁。“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说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判教”、“狼藉”,都是决绝之语,感情色彩极为强烈,说明词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则他也不会大声质问苍天,问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辞-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质问,似也点明了词人满腔郁闷忧愁的原因。
词的第三句写借酒消愁、时光短暂。“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空搔首”写出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离别的无可奈何。
词的尾句写出了虽然借酒消愁,但担心醒时又会继续喝酒的心理。“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派遣,词人只能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但词人又害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他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总”字写出了词人的怀疑,“恐”字写出了词人的害怕和担心。
全词迂回曲折,写出了词人从孤独到借酒销愁,再到对酒产生怀疑,心中担忧酒醒后又会继续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动,和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类似。
烈士蹈东海,公仍归白云。
龙藏谁顾蜕,鹤去不随群。
道貌青难写,香风远自闻。
人间尘垢子,羞读径山文。
昔在江东作重九,斩新凉气生杯酒。右军有宅山最高,岁岁与客登其首。
菊花弄蕊天未霜,吴儿琵琶能断肠。半天语笑中夜里,山下人家惊走藏。
禹穴探书无所得,笑指燕然疑可勒。燕南新筑黄金台,乃复招我何为哉。
五年醉倒南楼上,楼上黄花无处放。将军喜气自生春,尽释风霜作和畅。
美人低按小秦筝,坐中劝酒一再行。风前孟嘉帽欲落,席上孙郎句已成。
一生散诞无羁束,到处容容尸斗禄。况复今年值众贤,珠玉在侧真可怜。
重阳更欲登高去,莫遣风流减去年。
客怀无定几晴阴,晋俗那知半古今。孤馆劲风翻积雪,千松寒色隐危岑。
镜垂鹤发嗟年老,剑养龙精动夜深。昨向庭前驱斗雀,解纷还似鲁连心。
酒阑离思浩无穷,西望维扬忆数公。万里飘零身未了,
一家知奖意曾同。云横晋国尘应暗,路转吴江信不通。
今日便成卢子谅,满襟珠泪堕霜风。
至后雪霏霏,初阳力尚微。细沾罗袜冷,轻逐琯灰飞。
对树惊花发,看山失翠围。犹馀闭关意,一任积荆扉。
宣和便面何从得,画史当时属有才。紫翠峰峦天上落,青红楼阁树头开。
群贤似向兰亭会,一老疑从栗里来。安得从容随杖屦,轻舟日系水云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