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海飘飘万里身,醉游随处乐天真。地无王气非佳地,人有方瞳是异人。
可恨龙盘遗建业,谁怜鱼腹葬灵均。明朝杯酒还相别,愁送骊驹又送春。
猜你喜欢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去年堰决秋雨霪,南亩粒米如黄金。县官只道岁中熟,输租归家雷隐腹。
老翁戒儿力锄耰,忍饥少待明年秋。那知六月又不雨,二江之流几龃龉。
揵石震撼渠欲枯,天远不闻人号呼。皇华使者民司命,肠日九回恐民病。
斋居蔬食勤笺天,灌口牲币加明蠲。燎烟升空忽黮䨴,须臾六合泽霶霈。
连宵檐响未渠休,沟塍泫泫膏乳流。疲氓弹指拜公赐,枵肠便觉有生意。
边城十年戢干戈,邻焰逼我将奈何。可怜十室九垂罄,仓卒军需何以应。
人情但知乐苟偷,更须熟为根本谋。察公忧民意恳恳,定知忧国虑深远。
为公志喜商声讴,愿公为霖泽九州。
塞上风尘晚不惊,将军传令且休兵。秣田收后多为酒,早晚还家共太平。
葭菼苍苍白露时,萧条江色带微晖。平沙雁逐寒潮起,野树鸦随乱叶飞。
渐见九溪如练净,尚怜三户似星稀。不堪昨夜南游客,愁向西风忆授衣。
恶事先传应早避,喜来不报亦何伤。平生最爱鸦声好,野鹊毋劳噪夕阳。
独隔层岚迥,今知细路深。一时移耳目,万象变萧森。
古拙居人服,偏私造物心。天门双日月,随意自升沈。
嶰(xiè)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qǐ),香风微度。十里然绛(jiàng)树。鳌(áo)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zhì)果无数。更阑(lán)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fù)、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汴京城内都是还度佳节的人群,绮罗丛中煽起阵阵香风。十里花灯如珊瑚般美丽。装饰有彩灯的假山耸立着,各种乐器声音震天响。
渐渐地天水一色,月亮正当中天。街道里,少男少女狂欢忘形。到了夜深的时候,少男少女往往在竹阴花影下谈情说爱。天下太平的时候,朝廷和民间都欢快,百姓生活安乐富足。随处都可以举行美好的聚会。可是对着这种美景,怎么忍心独自离去呢?
参考资料:
1、薛瑞生.古典诗词名家·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一版:7-9
2、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祥注及集评.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23-24
3、叶嘉莹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52-55。
嶰管:以嶰谷所生之竹而做的律本,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定声器。青律:青帝所司之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青帝为司春之神,青律也就是冬去春来的意思。帝里:指汴京。阳和:暖和的阳光。轻煦:微暖。嘉节:指元宵节。三五:正月十五。九陌:汉代长安街有八街、九陌。后来泛指都城大路。罗绮:本为丝织品,这里指男女人群。然:通“燃”,点燃。绛树:神话传说中仙宫树名。这里指经人工装饰的树。鳌山:宋代元宵节,人们将彩灯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亦作“鰲山”。
素月:洁白的月亮。绝缨掷果:绝缨,扯断结冠的带。更阑:夜深。康阜:安乐富足。随分:随便。堪:可是。争忍:怎么忍心。
这首词,写都城开封元宵节盛况。开头以节令之变换,点出帝京新春和暖。接着写天气晴朗更使气候宜人.“庆嘉节、当三五”,实写具体的佳节之欢。十五元宵,实际上是灯节,“列华灯”三句,铺写家家张灯结彩,而赏灯人之众之多,却是暗写,以“罗绮”“香风”代替男女人群。“九陌”“十里”说明其广。“十里”三句,再写灯张挂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萧鼓”在热闹场中吹打着。美丽的花灯配合着音乐演奏。上片大部分是写元宵的气候、灯景、乐器,而人只是在这环境中以衣锦飘香、若隐若现地浮动着,虚中有实,似少实多,以某些特征而代表全人,而人又是“遍九陌”之多的。
下片以“天”接“天”,从“喧天箫鼓”过渡到“渐天如水”,一个“渐”字,拉开了时间的线索。时候不早了,“天如水”,天清而静。“素月当午”,月照正中。人自赏灯来,又转入各自寻觅所欢。“绝缨掷果无数”,用了两个典故,这里说此二艳遇故事,但已非一人之艳遇,而是“无数”之多。“更阑”二句,写景极美,写事动人。“烛影花阴”,明明暗暗,朦朦胧胧,“少年人、往往奇遇”,有多少风流韵事,然而乐而不淫,就此煞住。“太平”二句,推广开来,写当时承平气象。词的最后,对景“争忍独醒归去”,是乐而忘返了。
这首词,以铺叙见长,气象渲染,浓淡适宜。写景则时疏时密,用典则结合时宜。人物都是在良辰美景中出现而又活跃着的,呈现出太平景象,结合起来含有欢乐常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