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刚道人琴一夜亡,故人明日报哀章。才如卞玉元居楚,业比童乌不姓杨。
华表城头真浪语,干将地下有遗光。画图指点趋庭事,恨杀多情杜古狂。
猜你喜欢
极知世事如春梦,不信人生是昼游。
今日眼看埋玉树,当年心许撞烟楼。
空烦挂剑来吴季,却悔藏书似邺侯。
回首西湖湖上水,一时和泪共东流。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shēng),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水天一色一片清静凉爽气息,庭院中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纳凉消夏。门帘高卷清风摇动着室内的蜡烛,竹影婆娑映照墙上就像一幅美丽的写竹图画。
醉后躺卧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轻罗纨扇微微煽动凉气徐发。荷塘里骤雨一下子就过去了,明天一定会是秋风萧杀。
参考资料:
1、温庭筠.婉约词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0:第129页
2、郭彦全.历代词今译:中国书店,2000年:第699页
清话:清新美好的意思。销夏:消除暑气,即纳凉。销一作“消”。蜡炬:蜡烛。
桃笙:竹簟。据陈鼎《竹谱》载,四川阆中产桃笙竹,节高皮软,制成竹席,暑月寝之无汗,故人呼竹簟为桃笙。熟罗:丝织物轻软而有疏孔的叫罗。织罗的丝或练或不练,故有熟罗、生罗之别。一霎:一会儿。
词的上片,勾勒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二句,勾画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描写池水、夜空一片清澄,庭院悄然无声,只有词人在池畔乘凉。“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是写在庭院乘凉的词人所看到的室内的情景。根据下片词首句“醉来”二字判断,词人此时是在以酒销夏,边饮酒边观赏院中的景色,夜风吹来,室内的蜡烛光炬被风吹得摇晃不定,门帘也随风摇动;室外,月光将竹林映照在墙壁上,竹影依风摇曳,发出轻微的声响。在这里,词人是以动写静,那被风吹动的烛光,飘乎不定的门帘和那半墙如画的竹影,更显出夏夜的宁静,虽不一字月,却使人感到明月朗照。瞑目遐思。一幅清新优美的夏夜图便可在眼前浮现。
词的下片着意描写词人乘凉时的心情。“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二句,是写人的动作。词人醉酒后扶墙走到床边,躺在竹席上,手执熟罗扇,轻轻的扇风虽使人略感清凉,但却难解词人的醉意,在朦胧的醉意中,词人由凉爽的夏夜,忽然想到了秋天的景色。“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眼前池塘正是莲叶碧青,荷花争奇之时,然而瞬间雨过,一夜间便花凋叶残,明朝醒来,庭院里便是一片秋声。最后两句着似写景,实则是借写醉意中的幻觉,寄托词人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全词勾勒出一幅常见的池边消夏图,传递了一种闲适、安逸、祥和的气息。水天清话,夜深入静,是小令的基调,但不时有风中烛曳、墙上竹动、席上人晃、手中扇摇、水中波兴,来打破这种静谧。以动衬静,对比分明。项鸿祚曾自言“幼有愁癖”,容易触景生情,任何景物都能勾起他的忧情苦绪。这首词就是词人以传神的笔墨,抓住刹那间的愁情描绘出的如画的境界。
把笔写愁无限,及时行乐常稀。浮生只合醉如泥。
时事不消说起。
海上仙山缥缈,眼中梦境离奇。白衣苍狗总堪疑。
何物能令公喜。
槎牙高树萧梢竹,绝岛风烟开短轴。
更烦点笔作衰翁,啸月吟风饮山渌。
多病谁分药,穷愁只著书。青郊春雨稼,绿树野人居。
天地身将老,朋游日渐疏。寄来诗句好,功业复何如。
宫袍随马舞春罗,柳色花香满御河。欲了赓歌明日分,春风还奈此恩何。
幽云敷层霄,狂吹趣阴霰。氛霾互黤黮,雨雪事交战。
弥空始糁屑,降地旋削片。斯须万汇失,顷刻九有遍。
霏霏集颓堞,皓皓被遐甸。危峰冒周圭,广陌曳齐练。
崇陵受委积,枯蘖容挂罥。况缟未足多,拟絮差可善。
通逵骇连璐,块壤讶垂瑱。阶平恶漫没,谷□□□□。
□□烦褰箔,烛幌助披卷。气清华盖爽,光烂银海眩。
太素靡污垢,至朴谢雕瑑。人踪绝往反,野色一更变。
积阴若胶轕,祁寒病增羡。晨衣袭狐貉,夜席益莞荐。
衾重初昏寝,薪湿停午膳。严威折纩绵,冻璺裂盎甗。
发森惮去笠,指直愁结袸。凌坚莱芜釜,澌莹歙溪砚。
羁人畜怨憾,狩将坐畏愞。虎士跗趾瘃,马走牙齿颤。
罢氓归禁㾕,陋邑矧饥荐。屋润仅自侈,室匮畴与唁。
穷荒觊吹律,凝冱需见睍。挥翰书自繁,敢以古雅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