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忆昔开元日,繁华御里看。玉环天上去,无复到长安。
香沁琼浆冷,红垂火剂团。九重思玉食,驰贡未应难。
猜你喜欢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诗贵自然,“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清·薛雪《一瓢诗话》),托物寄兴亦以自然为绝妙,自然天成是咏物诗的至境。丘浚作诗主张自然成文,反对用奇语异辞,认为“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答友人论诗》)。所以,他的诗大都写得自然清新,颇多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机趣。他的咏物诗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头语”的自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托物寄兴,借景言情,似无寄托而寄托遥深,更是精彩绝妙,不同凡响。
这首《咏荔枝》诗看似寻常却奇兀,正确理解“可怜”一句,是准确把握全诗寄托所在的关键。一般人都把“可怜”理解为“哀怜”,那不但是对诗人匠心的隔阂,更是对诗人襟抱的无知,丘浚从小就胸怀“遥从海外数中原”(《五指山》)、“应须一口吸江湘”(《海》)的雄心大志,对生在海南长在海南充满着自豪和自信,没有丝毫的自卑,绝不会作怨天怨地的可怜相。他志大才大,深受时人器重推荐,使他少年得志,一路春风得意,从一介书生做到中央高级长官。绝不会有怀才不遇的天涯沦落人的失落感。
所以,“可怜”在这里只能是爱怜之意。“可怜”作“可爱”解古已有之。如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唐·杜牧《睦州四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宋王安石《北堂》:“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据此,末两句是说,海南荔枝之所以天生就具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甜美味道,是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海之角天之涯,才能生就如此无以伦比的天然美质,才能这样加倍招人喜爱和受人青睐。只有在天涯海角这片得天独厚的热土上,才能生长出海南荔枝这种无比珍贵的天然美物。诗人对海南荔枝这种无以复加的嘉许推崇,其中正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无以复加的厚爱与眷恋。而这种寄托又妙合无垠,自然巧妙,更显得意蕴深厚意味深长,既深得风人之旨又深得咏物三昧。
中原果食备珍奇,此物由来道路迟。多事尉陀通献纳,至今南海贡离枝。
上尽危梯望社榆,乱山千叠隔吾庐。四方尽是男儿志,敢叹离群与索居。
老凤雍雍霄汉中,群声自是不相同。新莺莫讶偏饶舌,啼到春归句未工。
芝田昔为张翁歌,张翁之去无几何。余亦扬舲向此过,望故国兮涕滂沱。
思美人兮心烦疴,湘潭往矣续长沙。屈原贾谊岂殊科,畴昔之梦同病魔。
苍蝇一玷难为磨,眼前清醒相遭罗。悔不啜醨与扬波,嗟彼有来疾如梭。
丈夫落落叹蹉跎。璞玉不逢楚卞和,谁为辨證别真讹。
蚌珠翠羽殃祸多,古来志士常坎坷。眄彼芝田水,广不及汉,深不及河,胡为五月之间屡见解鸣珂。
祥鸾逸鹄腾其涡,世途不用久婆娑。余将辞彼芝田,佩兰采菊山之阿。
四皓不可作,商山空嵯峨。废有命,止非人,余将诵法尼与轲。
老去诸骸痛,归来两眼新。堑堙生野兴,劳苦效村民。
甃石馀花落,通篱宿蔓陈。卢龙五百里,肯作姓田人。
湖山七十二,西峰郁相缪。
■饮有尧井,象耕馀舜丘。
相传十日出,大浸稽天流。
生民窃生理,托市兹山头。
只今东震水,双雷没如沤。
仁人感地脉,望望终南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