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家墨妙世间稀,曾是明光敕赐归。今日画图流落处,断香残粉思依依。
猜你喜欢
昔读古人书,夙抱先忧志。心源未澄彻,每为外物累。
因循度岁时,龌龊牵俗事。迩来反诸身,颇觉有真意。
吾气大且刚,浩然塞天地。一为物所役,四海无容袂。
鬼神启我衷,吾道今有契。鸿雁落河皋,远自天边致。
踪迹风尘内,议论云霄际。启心输忠赤,瞩目览苍翠。
天阔云烟敛,波光鱼鸟戏。观物悟道机,触景发人思。
浮生惜寸阴,饮食须知味。误几三十载,不饮长如醉。
作牧留遗爱,分携惜别情。双凫将舄去,一鹤与琴清。
积水浮征棹,苍山绕禁城。悬知书上考,行见被恩荣。
郡(jùn)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dòng)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jì),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参考资料:
1、王松龄杨立扬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0
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
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趁虚:即“趁墟”。赶集。
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
公庭:公堂,法庭。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指代士大夫的服装。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这是古代越地的一种习俗。
此诗头二句写初到柳州时的感受。“”这两句是总起,“不可亲”三字,深含感叹之情,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中间四句接着写峒氓的生活、习俗。柳州峒氓,多住在山村,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盐,要到郡城集市去买,所以三、四两句接着描写他们赶集的情景:“”这两句是用倒置法,说峒氓们赶集买盐往返甚是辛苦。第五句“鹅毛御腊缝山罽”,写峒氓御寒之物,说在天气寒冷的腊月里,峒氓们用鹅毛制成的被子来抵御寒冷。下句接着写峒氓的迷信风俗。“鸡骨占年拜水神”。“鸡骨占年”,是峒氓的迷信风俗,以为占卜可以知道年景的好坏。“拜水神”,即向水神礼拜。峒氓们用鸡骨去占卜,问水神祈祷一年的好收成。以上四句描写了柳州峒氓的贫苦生活和迷信风俗,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最后两句抒写心意,表示愿意随俗。“”《庄子·逍遥游》里说:宋国人到越国去贩卖章甫这种礼帽,越国人断发文身,用不着这种礼帽。这里化用这个故事,表示愿意随俗。作者不乐意只在公庭上通过译员来和峒氓接触,而宁愿抛掉中原的士大夫服装,随峒氓的习俗,在身上也刺上花纹,学习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亲近。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描写出诗人和柳州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况。起初虽然感到“异服殊音不可亲”。最后却“欲投章甫作文身。”诗人自己本来不信神,而民间有迷信风俗,但他不肯疏远他们,而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表现出了入乡随俗的思想。对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地方官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这样,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施政能够从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为他们兴利除弊,做了不少有利于民的好事,如减轻赋税,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特别是想方设法赎回许多被典质的贫苦人民的子女,使他们从奴隶的命运中解放出来,因此作者任柳州刺史虽仅四年便病逝了,却一直深为柳州人民感激和怀念不已。至今柳州还有纪念他的“柳侯祠”。
南川梦里旧青湖,何处青灯一榻孤。留取幽禽守花月,隔林还与尽情呼。
扁舟畏风涛,上马遵大路。
马喜大路平,骞然欲驰鹜。
手疲两足痛,纵逸恐颠仆。
呼奴执其辔,控驭使徐步。
前村望烟火,稍远得农扈。
蔬笋兼可求,午膳爰不误。
少顷闻病翁,叫出蓬首妇。
妇出拜且言:“穷苦日难度。
夫远充民兵,儿小当递铺。
翁病经半年,寒馁缺调护。
军需未离门,活计不成作。
荒山要收丝,荒亩要输赋。
诛求里长急,责罚官府怒。
近来点弓兵,拘贫放权富。
迫并多逃亡,苍黄互号诉。
左右三五家,春深失耕务。
纷纭下牌帖,勾捉犹未杜。
”所言尽真悉,俾我心骇怖。
兹行事咨询,拯恤惧迟暮。
州县嗟匪才,琐屑诚可恶。
丧乱民瘼深,君王重忧顾。
所以谕旨勤,赤子相托付。
民为邦之本,绥抚在完固。
胡为重敔剥,上德阻宣布。
明当抗封章,为尔除巨蠹。
溪风如扇雨如丝,闲步闲吟柳恽诗。杯酒疏狂非曩日,
野花狼藉似当时。道穷谩有依刘感,才急应无借寇期。
满眼云山莫相笑,与君俱是受深知。
江上浮屠三十寻,半登回首见枫林。夕阳忽送孤鸿出,暝色将生百雉阴。
浩浩东流浮积气,茫茫后死独伤心。西风飘荡蒹葭外,止有沧浪渔父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