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六尺长身一瘦筇,天涯随处寄行踪。牛冈旧卧留双穴,龙脉新分定几峰。
茆舍敢来天子问,布衣还许上公封。独怜叔亮千年冢,漠漠青莎鸟迹重。
猜你喜欢
万里投荒未死身,贾生今是老成人。五经不尽青灯夜,一简空馀綵笔春。
何事天公偏厄道,无情河伯枉称神。平生知己如君少,莫怪临风泪满巾。
百年豪气未消磨,北骑南航苦更多。恋阙有怀随口是,乞祠无计奈身何。
山连巴蜀云层瘴,春入潇湘水漫波。最是游魂招不得,隔江愁听楚人歌。
三月灞桥烟共雨。拂拂依依飞到处。雪球轻飏弄精神,扑不住。留不住。常系柔肠千万缕。只恐舞风无定据。容易着人容易去。肯将心绪向才郎,待拟处。终须与。作个罗帏收拾取。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全词艺术特色,至少有六点值得推介:
一是咏今叹古,在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却重在下片“感怀”,“借古”而“启今”也。
二是动静结合,“缠臂”、“纸鸢舞”、“香飘”、“对酒”、“争渡”、“呐喊”、“凭吊”、“诵君赋”、“吞楚”、“垂涕”、“对泣”等是为“动”,“虎符”、“粽叶”、“艾蒲”、“青翠”、“新亭”、“陵阳”等是为“静”;动与静自然转合,在“动”与“静”的变化之中,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千年。
三是明暗结合,明写屈原,直接抨击楚王“昏庸”,暗讽时政,锋芒指北宋王朝,将苏轼自己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却不露痕迹。
四是虚实相间,叙说眼前庆祝端午诸景,是“实”;感怀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为“虚”;“虚”写屈原,实及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
五是前呼后应,前有“辟邪”之“虎符缠臂”、“艾蒲青翠”,后有“怀王昏聩”、“新亭对泣”;似乎旧恶未去,新恶难除。前有“香飘十里”,后有“湘累已逝”;前有“诵君赋”,后应“断肠句”。
六是词中有景,景色如画,画里“有话”。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新亭对泣、汨罗江渚,哪一个不是再现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色香味俱全,岂非神来之笔?
人间闲气漫相关,触热扁舟倦往还。楚泽混茫方入夏,暮云崷崒忽连山。
当歌暗觉忧伤魄,顾影难凭术驻颜。海内相哀能几辈,殷勤缄札赖云鬟。
硬黄细字不足橅,积习水墨閒工夫。
膝上无心学李卫,腕头有诀付善奴。
雨洗松阴绿未乾,今朝山下倚阑干。一天露重月华湿,七十二峰生翠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