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满城风雨近重阳,篱菊含滋欲放香。明日阴晴殊未定,先时欢会又何伤。
茱萸细看今还健,竹叶新醅且预尝。幸免催租人败兴,不妨连日醉壶觞。
猜你喜欢
满城风雨作重阳,篱菊滋滋湿更香。不用登高狂落帽,正须开口笑传觞。
村醪彷佛宜城酝,田舍依稀崔氏庄。乘兴尽欢同一醉,明年谁在又谁亡。
满城风雨送重阳,不独蜂愁蝶巳忙。乘兴还来联断句,开怀重与尽馀觞。
须知佳节难常遇,未必寒花遽减香。笑杀牛山垂泪客,逢时不乐却悲伤。
山中白云白于月,山中美人清且洁。一窝小小在云深,高卧白云如卧雪。
朝煮云为食,暮剪云为衣。美人不耒亦不机,长年饱暖无寒饥。
下视尘界如污渠。我愿山中人,暂舍山中窝,乘彼白云游上都。
相随红云捧帝座,手招天上青云徒。共为霖雨遍寰区,要见满眼黄云铺,要听满耳歌唐虞。
此时还山寻故吾,收敛神功寂如无。吁嗟白云之窝名不磨。
邂逅相投日未收,风尘宦海见林丘。十年佩印存青眼,一夕逢僧话白头。
听冷江波难入梦,搜穷诗句是真游。自然尚有披襟处,珍重琴书入帝州。
野性本难畜,玩习亦逾年。麑班始力直,麚角已苍然。
仰首嚼园柳,俯身饮清泉。见人若闲暇,蹶起忽低骞。
兹兽有高貌,凡类宁比肩。不得游山泽,跼促诚可怜。
柴门寂寂黍(shǔ)饭馨(xīn),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líng)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9-860
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馨:香。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这首诗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城西有寺忽如林,伏地卬霄苔藓侵。古人题字看欲遍,今我杖藜来相寻。
潜蛟在壑不多见,飞鸟过岩时一吟。斫破荒祠山鬼怪,祇饶游览重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