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往岁同趋召,兹晨独送归。夕阳南浦棹,春雨北山薇。
鱼鸟欣相得,衣冠烂有辉。无才缨绊繫,徒此惜相违。
猜你喜欢
秘馆连西掖,编摩集众英。有才皆荐达,垂老足恩荣。
旷野心情熟,浮云去就轻。明朝对玉笥,山水有馀清。
飞下云閒玉箸书,忽如梦觉揖梅癯。
古来髓脉今谁识,称得山中老饿夫。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zī)须,明日淮(huái)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参考资料:
1、王筱芸选注,注音注解今释插图宋词三百首,大连出版社,1992.08,第92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147-1149页
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迟暮:比喻晚年,衰老。髭须:胡须。淮南:路名。这里指扬州。
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逐:随。
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说的是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两句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突出两人间的深厚情谊。“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说的是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可谓怆情无限,浅处见深。
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中起,无可遏制。结语煞时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渺茫了。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
泽国寒深未见梅,东风何日到南枝。
玉堂应有新消息,恐是人间未得知。
茧纸香随玉匣遗,宝书天上世难知。狼烽几堕昆明劫,蝉翼犹传定武碑。
晓雨苔花侵捣石,秋山柿叶费临池。东都已往谁能继,神物终烦谨护持。
记前番,明河如练,一双星影才渡。去回真算天孙巧,不待隔年来聚。
谁作主?任月帐云屏,再绾同心缕。刍尼解事,看两度殷勤,毛衣秃尽,填出旧时路。
含情处。脉脉一襟风露。天涯枨触离绪。追欢早把芳时误。
此夕匏瓜如故。愁莫诉!怕再上、针楼又被黄姑妒。
何时归去?盼白鹤重来,玉笙吹破,或与子乔遇。
石榴有子兆开先,况复来从雨露边。一座惊看无似者,诸公持赠不徒然。
家如王祐多阴德,齿及商瞿未暮年。见说近来兰入梦,试看明月掌珠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