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想见联镳西出城,酒壶诗卷共高情。看山骑马渔阳郭,也似平坡寺里行。
猜你喜欢
深院一灯青。孤吟睡未成。听萧萧、叶打疏棂。断雁数声更四转,霜坠影、峭寒生。
花瘦太伶俜。凉蟾绕画屏。记年时、笑语分明。不信欢场如梦短,寻梦去、梦难成。
胥江南去接横塘,乔木虽留草已荒。一样大欢楼畔月,暂时分筑读书堂。
闻道原知有后先,中流肯负祖生鞭。穷途痛哭羞南阮,壮岁勤攻愧老泉。
幽谷嘤鸣怜独学,萱堂遗训记三迁。挥戈欲斥羲和御,还我青春二十年。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jié),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huáng)宁。
梅花还带着雪,刚刚有些暖意,烟柳也才发青。
陪着姚使君来听童子的颂歌,佛家的经书。
领会了佛理才知道我是虚无的,领悟了空也就厌恶实体了。
我迷惑的心应当觉悟,游子的思绪却还没有平和下来。
参考资料:
1、孟浩然著;曹永东笺注;王沛霖审订.孟浩然诗集笺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11:224
2、王春红编著.禅诗精选: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01:6
姚使君:未详。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惠上人:未详。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童子:经中尝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如世之童子。偈(jì):又作伽陀、偈陀,意译偈颂、颂。系与诗之形式相同。一般以四句为一偈。法王:佛与法自在,称曰法王。
无我:我为“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但人身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因缘生,也无常一之我体,故无人我,无法我。观空:此处指”析空观“,于五音等法,观查分析,离其着心。
迷心:迷惑之心。未遑宁:谓没有闲暇安息。遑,闲暇。
该诗首联以工稳的对仗将优雅清寒的早春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精确的描写使“雪梅”“烟柳”顿现眼前。颔联“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点名游寺主题。同时也以梵行犹如童子,深得法王经旨来表示对惠上人的赞叹。颈联写出诗人参偈听经后的感受。领会了佛理,就知道了“无我”的妙义。《观止》卷七云:“为无智慧故,计言有我。以慧观之,实无有我。我在何处,头足支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通过“析空观”,离开对五蕴所合之“我”的执着,自然对有形的物质之躯产生厌离心。经此一番领会观察,诗人表达了对觉悟的期盼,但又因客思难平,而显出淡淡的尴尬愁绪。虽然不能全然离尘入佛,但还是清晰的表明了诗人对清静佛门的向往之情。
圣朝疏网示宽平,鞫谳烦公六月行。穿屋可嗟嚚讼险,持衡只在此心明。
苏冤去释五原旱,了事归看快阁晴。检点旧游章世美,甘棠蔽芾满江城。
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郐无讥。月满星稀。想见歌场夜打围。
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
倒海倾潮翻白雨,钩窗卷箔度清风。
江山一饷惊雷静,已有闲云行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