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上蓬山暂赐归,书庄重理旧茅茨。锦衣光映梅花雪,具庆筵中奉寿卮。
猜你喜欢
清流城外读书庄,旧隐诗书岁月长。玉署归来春正永,松门溪水落花香。
圃有嘉蔬沼有鱼,庭闱甘旨奉安居。桂花露重香浮屋,秋爽满林闻读书。
天一生兮上浮,羽上俟兮丹丘。
逆儋耳兮东注,夹昆仑兮倒流。
骚灵不可见,楚些竟谁闻。欲采蘋花去,沧州隔暮云。
要地无闲日,仍容冒谒频。借山年涉闰,寝郡月逾旬。
驿径曾冲雪,方泉省涤尘。随行溪路细,接话草堂新。
减药痊馀癖,飞书苦问贫。噪蝉离宿壳,吟客寄秋身。
炼句贻箱箧,悬图见蜀岷。使君匡岳近,终作社中人。
疆(jiāng)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shǔ)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中华:指中原地区。
“定界”句:《新唐书·吐蕃传》:“宰相裴光庭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
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越过赤岭界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十里沙津绿树凉,长红小白粲林塘。今年分外春光久,四月幽花夹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