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旦秋芳粲满家,黄金耀日十三葩。何妨拂袂来同看,门外青帘酒可赊。
猜你喜欢
萧散高情绝世稀,秋清分送菊花枝。清香正色明窗下,自与幽人晚岁宜。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jīng)旗。少年鞍(ān)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jì)才通蓟(jì)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guī)月,红袖(xiù)不须啼。
军队中的鼓声、角声在秋风中作响,城头上的旗帜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地飘动。少年应当从军,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要在乎由谁来带兵。
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等打完仗,回到故乡时,仍是杨柳依依的春天,时间不会太长。征人连战连胜,可以很快凯旋,闺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泪。
2、刘筑琴编著.豪放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8:第450页
3、姚奠中主编.元好问词注析: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08月第1版:第21页
嵩(sōng)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侯骑:侦察的骑兵。蓟北:蓟州之北,汉唐塞北之地。辽西:今辽宁辽河以西地区。春闺:春日的闺阁。红袖:代指佳人。
这是一首描写从军之乐的短歌。起首二句先写边塞的环境,边塞之上,秋风萧瑟,送来鼓角的悲鸣,城头旌旗飘扬,落日沉沉,开篇先展示了一幅苍凉悲壮的边塞图景,交代时间、地点并点明了军旅生活,两句呈现六种意象,组合成一个典型的塞上风光和军营景象,作为人物的背景。“少年”三句,推出主人公,一位潇洒威武的少年,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在词人眼中,这热血少年的飒爽英姿和这粗犷壮美的边塞相辉相映,少年点缀了边塞的雄阔,边塞衬托了少年的英武。他们充满了报国热情,洋溢着青春的浪漫气息,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想知道由谁来带兵。三句表现了少年战士的爱国激情。
下片极写从军之乐。“侯骑”二句,清快跳脱,意谓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才”和“已”二字互相呼应,表现了边塞部队威名远扬,使敌人望风而逃的气势。紧接着他乐观自信地说“归期犹得柳依依”,打败了敌人胜利凯旋,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还可欣赏春天的美景。从时间上照应上片“秋风”,秋天出征,春天凯旋,部队的战斗力之强显而易见。最后以“春闺月,红袖不须啼”作结。在春暖花开之时,那守在闺中的红袖佳人盼回了丈夫,也就不必为思夫念远而悲啼了。结尾一反从前闺妇思亲的哀怨之情,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期盼。
全词襟怀开阔,意气风发,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楼影空门里,门开望众仙。绿鬟云漠漠,翠黛月娟娟。
烟驾知何处,星槎记昔年。夕阳孤鸟畔,缈缈海浮天。
部血呼天天不应,犹将铁骨傲寒凌。孔颜以下无门祚,龙象于今有股肱。
社稷俱夷存矮屋,衣冠凋尽出名僧。以君为佛知君浅,求子求臣但一能。
延生跌荡风情豪,好客折简频相邀。入室何来吐光怪,陡觉四壁寒萧骚。
谈笑未竟更命酒,留我出示欧幅刀。潋滟亮于雪,犀利能吹毛。
酒酣把刀向我语,听不能终色如土。昔者闽峤苦未靖,白昼往往劫商贾。
杀人如麻谁最强,幅也咆哮猛于虎。纵横据海岛,出没凌沧洲。
估船不敢泊,指顾尽失琳琅璆。来往无谁何自谓,百不忧岁在重光。
大渊献延陵,别驾来泉州。运筹握算众莫测,一击遂使妖氛收。
是夜月黑风怒吼,掩金卧鼓衔枚走。幅时被酒方酣眠,以刀自卫不去手。
苍黄拔刀刀弗出,似有旁人阴掣肘。归来击颈置马前,迁以其刀决其首。
我闻此言神忽扬,宝物毕竟殊寻常。凭轩拂拭不忍释,杀气直射天苍凉。
咄咄欧幅刀,上有欧幅血。倔强何神奇,卒致欧幅灭。
譬彼英雄久失身,含愤如今始一泄。幅也安能作刀主?嗟尔铮铮一片铁。
呜呼!莫谓铮铮一片铁。
金水年来通太液,妆成金屋绕龙池。宫衣湿露生花气,琐闼含风入柳姿。
玉椀传头明素手,红鳞饮羽掣生丝。病身历历燕山道,卧对征鸿有所思。
数点残星挂绿萝,看桃行入旧山阿。洞门花雾红成阵,沙麓岩前翠作涡。
天外曙红惊鹤梦,水边啼鸟和渔歌。刘郎去后无人到,吟倚东风草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