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宦游三十载,此地鲜经行。野渡秋波渺,禅堂夜雨声。
兹闻公馆建,人喜路岐平。为政须知体,前贤论说明。
猜你喜欢
薏苡空墙晚,芙蓉野水秋。马头山色好,路入大棋州。
谁言定水禅,入定似枯木。飞入广寒宫,收得香万斛。
巴水急如箭(jiàn),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巴地的长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巴水上的船儿顺水漂流疾若飞。
十个月时间走过三千里,郎今一去,何年能回归?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93
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内。巴水:指三峡中的长江水,因处在三巴之地,故名。
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所以诗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极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了女子当时的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
诗中前两句写水、写船,“急如箭”“去若飞”两个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这既是对客观事物的实写,又含蓄地写出了送行者洒泪惜别的细微心理活动。在诗中主人公看来,顷刻离别,去若离弦,万千心事还没有来得及说,丈夫所乘坐的小船就消失在江水的尽头了,这实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接下两句是对巴女内心活动的直接刻画。巴女送丈夫离去以后,落泪如雨,痴痴立在岸边,她默然地计算着:“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暗寓出身隔异地,夫妻两人不知何时才能团聚的悲伤之情。很多行商在外的旅人,由于交通极不便利,各种物质条件的贫乏,往往客死异乡,或者竟在外地另立家室。在家独守的商妇,大多形同孤寡、无依无靠,她们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所以她们与丈夫离别就象生离死别一样。本诗就在对这种无限惆怅的情调的描写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这首诗从题材到语言与六朝民歌几无区别,形式朴素简洁,语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动地表现了巴女那种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
流水孤村,西风古道。槎牙老木昏鸦噪。夕阳倒影射疏林,一时妆点秋容老。
树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双眉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蛇足不可添,虎尾竟难履。弄巧本无成,逢危贵知止。
陈蕃死北台,晁错斩东市。黄泉如有知,冤魂共谁语。
寥寂林深处,悠閒著一翁。阳光炙我背,湖水荡人胸。
且领荒寒味,旋惊岁月匆。飘萧万条柳,默默待春风。
队谷云低梅雨多,黄山涤源溪涌波。
南风匝地送归客,双桨下濑如投梭。
严夫子,君举酒,
我其为君歌。万山丛丛石凿凿
官居破屋巢烟萝。杜鹃晓啼猿暮叫,
客行到此真蹉跎!穷愁无复理,
一饮三叹息。城东黉舍有佳人,
邂逅使我加餐食。同乡更同调,
目击心已传。蛰虫欲作雷奋地,
万籁方寂风行山。吹竽唤我醒,
连鼓相追攀。飙车电毂不可辇,
但觉两腋生飞翰。狂歌不必终曲,
戏弈不必满局。有时不揖上马去,
出门大笑惊僮仆。穷乡眼冷见未曾,
道上嗫嚅相指目。云此狭隘何以有二士?
直恐翩翩跨黄鹄。广文组解登王畿,
诸公贵人争劝归。常日心期有定论,
赠行不惜重费词。腰金佩璐众目好,
汗简沉碑千载痴。一尊有意重山岳,
五鼎无心轻网丝。严夫子,
应领略,别後频书相发药。
我既为万顷之狎鸥,君勿作九皋之鸣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