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穷年百忧集,怅然怀故居。故居渺何许,亲爱当何如。
严君赣东邑,道阻音问疏。近使岭表来,分寄廪禄馀。
新舂雪三斗,喜给旬浃储。加餐拜深恩,甘旨惭久虚。
谁知海邦客,弹铗歌无鱼。
猜你喜欢
穷年百忧集,起坐不遑安。仰事既有愧,俯育亦腼颜。
北风欺破屋,敝裘讵禁寒。挑灯理遗编,地炉燃草菅。
贤哲坐困阨,荣辱何能干。鄙夫利誇捷,涉世如转丸。
吾独拙且迂,挥解强为欢。
穷年百忧集,邈然思故人。故人霄汉立,迥绝谁与伦。
忠贞冠白日,美质辉青春。皎皎时所污,滔滔同缁磷。
人心苟存朴,世道或返淳。奈何末流弊,鱼目乃混珍。
何时五云下,一笑平生亲。
穷年百忧散,心事梅花知。萧然四壁空,简书任纷披。
亲朋馈糇粮,邻里遗酒卮。取与随所适,焉计穷通为。
微名苦愚人,颠倒尘网羁。冰霜不相贷,风云浩难追。
长歌以卒岁,勋业知何时。
穷年坐未尽,新岁行相迎。曙光接海色,微雨兼飞霙。
振衣趋幕府,矫首瞻祌京。缥缈鹓鹭班,中有韦布行。
吾生胡独难,奔走事远征。五见海峤春,万邦怀圣明。
举酒寿天地,当饮不尽觥。
恰春朝,又秋宵(xiāo)。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lào)。
春朝刚过,又到了秋宵时节。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鲜艳美丽的花儿到了季春时节,色彩逐渐消退;每月十五过后,月亮就不再显得那么皎洁。月残花落,实在令人伤感不已啊!
参考资料:
1、李志敏.元曲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235-237
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韵三仄韵。恰:才,刚刚。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三春: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季春时节。消:消失,减退。落:零落,凋谢。这里是韵脚。
此曲由叹时光流逝之迅疾而生“月残花落”之深慨,抒发了一种老大无奈的伤感情绪,自叹亦复叹人。春花易逝,秋月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与世事的伤感心理。作者巧妙自然地借用李后主之《虞美人》词结合自己眼前的情与景,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和人情世故的不平和不满之意,流露出他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与悲哀之情。若就诗意看,无非如此,似不足誉扬。但就内容表现而言,此词有一种令人感到似浅似深,似熟似生的效果。浅者,是因为“诗里落花,多少风人红泪”,人们已经见得很多了。而月残花落虽相似,各有心酸各有情。王和卿的这首小令从头到尾,春花秋月一路写去,别无一点“人事”的描述,其意旨归趣显得含蓄不明,这就不禁令人产生似熟还生、似浅还深之感,并由此而生吟咏的兴趣、索解的心理。
若就律艺方面而言,这支小令六句六韵,由“春”、“秋”而衍“花”、“月”,然后似轱辘蝉联而下,一脉贯通。曲中“春”字、“花”字、“月”字各出现三次,“秋”字出现两次,春、秋、花、月,反复吟唱,造成一种宛转流畅、回环往复之美。在全曲短短三十一字中,两用对偶,一为工对,一为流水对,整饬中又富于变化,显得和顺谐畅。同时用典自然浑化,若出己手,这一切却又使得它流光溢彩,具有了不可或缺的艺术价值。
生活在金末元初的王和卿,散曲作品并不多,既有滑稽调侃,粗俗嘲谑之风,也有空灵之作,如这首小令。但无论哪类作品,皆颇具特色。其题材、风格之多样,也可以说预示了元代散曲多元发展的端倪。
斗斜汉静。窗映红灯影。总理纺车声愈劲。音伴鸡鸣远骋。
摇轮旋转乾坤。抽丝组理经纶。织出绫罗万卷,红装宇内一新。
近侍踰三纪,文章柬掖垣。冰霜存桧柏,廊庙荐玙璠。
帝重经筵旧,官升师道尊。翩翩起车骑,相送向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