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期今岁阻,幽抱竟难开。
翰弱犹含冻,枝繁几暗猜。
未能传信去,那得逗香来。
自恨春相避,羞凭羌笛催。
猜你喜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bàng)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参考资料:
1、汤霖.千家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2-3
2、沈祥源.千家诗助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1-2
3、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2
4、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74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的太阳。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二,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假如说,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情写景的话,那么,“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遥认埙篪相应,为传珠贯累累。紫荆同本但殊枝。直须投老日,常似有亲时。子姓亦闻多慧性,贪书不是痴儿。朝家世世重诗书。一登龙虎榜,许并凤凰池。
荒鸡号何多,邻犬吠愈悍。
初迷纸窗隙,旋失布衾暖。
呼童户先启,走报雪且满。
为言果羞明,若尔真待伴。
须臾起孩稚,次第及衰懒。
索衣乱襦袴,取酒忘濯盥。
试观尚零落,骋目迷间断。
青黄倏衰白,陵谷置平坦。
灞桥欠驴蹇,剡曲无棹短。
有兴不可乘,摅词讵能诞。
安堵闾阎足,幽栖岁月长。席门贫负郭,蓬鬓老多霜。
每枉干旌过,频承盼睐光。未希严仆射,只愧浣花堂。
留春无计恋春长,春自飘零我自伤。愤欲驱涛乘白马,忍教历劫比红羊。
落花黯黯遭风妒,飞絮蓬蓬着雨僵。此是青天留缺陷,难将公案判情场。
海上春风,淮壖寒食,相望独自离家。街北高楼,记曾携手同车。
鲸铿报午停船椠,颤金钗、蹴鞠喧哗。共流连、一半吴娃,一半蛮花。
如今姊妹勤相忆,况亚洲异日,天共人遐。欲寄鱼书,江长不到天涯。
危阑独倚斜阳下,似苕苕、一水蒹葭。最无聊,满耳鹃啼,满目云遮。
两地不相见,共此明月光。殷勤望明月,展转心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