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袖里牙签一脉香,挥毫长笑紫微忙。平生忝作通家老,今日看登选佛场。
清世文章皆炳蔚,而翁才气本巍昂。月明天路凉如水,争羡扶摇接翅翔。
猜你喜欢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全词艺术特色,至少有六点值得推介:
一是咏今叹古,在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却重在下片“感怀”,“借古”而“启今”也。
二是动静结合,“缠臂”、“纸鸢舞”、“香飘”、“对酒”、“争渡”、“呐喊”、“凭吊”、“诵君赋”、“吞楚”、“垂涕”、“对泣”等是为“动”,“虎符”、“粽叶”、“艾蒲”、“青翠”、“新亭”、“陵阳”等是为“静”;动与静自然转合,在“动”与“静”的变化之中,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千年。
三是明暗结合,明写屈原,直接抨击楚王“昏庸”,暗讽时政,锋芒指北宋王朝,将苏轼自己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却不露痕迹。
四是虚实相间,叙说眼前庆祝端午诸景,是“实”;感怀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为“虚”;“虚”写屈原,实及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
五是前呼后应,前有“辟邪”之“虎符缠臂”、“艾蒲青翠”,后有“怀王昏聩”、“新亭对泣”;似乎旧恶未去,新恶难除。前有“香飘十里”,后有“湘累已逝”;前有“诵君赋”,后应“断肠句”。
六是词中有景,景色如画,画里“有话”。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新亭对泣、汨罗江渚,哪一个不是再现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色香味俱全,岂非神来之笔?
出城二里野人居,最爱园亭傍室庐。墨涌清池聚科斗,雪明碧嶂过舂锄。
兴来醵友寻诗酒,忙里携盘但醢蔬。新创小轩尤更爽,百来竿竹间棕榈。
投弁归柴荆,时晦企遵养。颇谐筑搆庸,亦遂灌植赏。
素履暮已定,空法独结想。自甘娄生戒,无论□□□。
衷和亦气谧,焉足问直枉。违俗柰束扰,钩校既非尚。
物理不爽铢,答应难绝响。一旦□□□,□□□□鞅。
杜娘瑞雪何郎粉,清韵凝香不染尘。良夜花光联缟袂,风流占断汉宫春。
约略古堰西,坡陀山外路。相从十二年,迎送几来去。
娉婷绝色。斜倚疏篱侧。玉蕊冰绡争忍折。况照一轮明月。
罗衣逗满清香。夜深独倚回廊。不减江梅风韵,影儿袅娜横塘。
七载投闲学灌园,君恩未报滞丘樊。忽逢征召来南国,拟谢亲朋赴北辕。
差信有生遵正轨,只惭无术救黎元。诸公祖饯箴予阙,黾勉匡时望进言。